上市兩年,三博腦科主要募投項目不是延期就是變更
董事長卸任總經理一個多月后被留置及調查之外
上市兩年,三博腦科主要募投項目不是延期就是變更
“超募”上市的三博腦科(301293)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之一暨董事長張陽已被留置及立案調查,公告次日,公司股價跌逾10%。
在三博腦科IPO階段,《大眾證券報》曾報道指出其募資擴張之路存隱憂,而今年4月,公司信披顯示,截至2024年底,原擬募投的三個項目中,除了募投補流資金1.30億元執行完畢,曾被本報質疑的募投“重頭戲”項目——湖南三博腦科醫院項目早在公司上市半年多后就變更,另一項募投項目三博腦科信息化建設項目投資進度不足10%,且早在公司上市幾個月時便延期。公司超募資金中,3.2億元用于永久補流,另外2.42億元則被用于對全資子公司增資暨對外投資及購買股權。
董事長被留置前一個月辭任總經理
4月21日,三博腦科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實控人之一暨董事長張陽已經被內蒙古自治區監察委員會留置和立案調查。
對于公司董事長突被調查,三博腦科表示,公司擁有完善的治理結構、內部控制機制以及成熟高效的經營管理體系。目前,公司已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妥善安排,日常經營管理由高管團隊負責,公司及子公司生產經營秩序正常。公司其他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均正常履職,公司控制權未發生變化,董事會運作正常,上述事項不會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上述事件使投資者對于董事長被留置、立案調查是否與公司有關異常關注,該消息公布后,公司股價一度大跌超過10%。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向公司咨詢上述事項,4月23日,三博腦科回復稱:“經公司初步了解,本事項為個人原因導致,與公司無關。公司將及時關注進展,并按照法規要求及時履行披露義務,最終調查結果請廣大投資者以公司披露的公告內容為準。”
從三博腦科歷年年報以及此前招股書來看,三博腦科在內蒙古并無分公司及主營業務,張陽的履職經歷似乎也與內蒙古并無交集,其為何被留置及立案調查,目前仍是未知。
值得一提的是,張陽被留置前的一個多月,即3月4日,三博腦科發布的公告顯示,張陽在任上遞交辭職報告,申請辭去總經理一職。
根據原定任期,張陽的總經理職務應在第三屆董事會任期屆滿即2026年9月結束,對于其提前辭去總經理職務,公司稱是為了公司經營發展及管理需要。
如今,張陽已被留置及立案調查,再回望張陽一個多月前的請辭總經理職務,是巧合還是提前安排不得而知。
本報曾質疑募投項目存隱憂
三博腦科上市前,曾于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披露多版招股書,當時其擬募集資金5.00億元,其中3.00億元擬投向總投資約為7.22億元的湖南三博腦科醫院項目,1.3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0.70億元擬投入三博腦科信息化建設項目。湖南三博腦科醫院項目是三博腦科當時IPO擬募投的“重頭戲”。
根據招股書中披露的該項目建設計劃,湖南三博腦科醫院項目總用地面積約為3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70000平方米,計劃床位數為400張。2023年3月版招股書稱,湖南三博腦科醫院項目當時尚處于在建狀態,上述項目已于2021年第一季度開始主體施工,并于2022 年上半年實現主體封頂。而且,公司在招股書中稱,湖南三博腦科醫院項目的實施有助于完善全國醫療服務網絡布局,進一步擴大業務覆蓋范圍,提升公司營業收入和影響力,助推公司集團化發展戰略。
三博腦科還在招股書中表示:“三博腦科計劃實施本項目,將復制公司在重慶、云南、昆明等地的成功發展經驗,并通過人員派駐、人才培訓、醫療質控、技術輸出等多種方式,推動公司優質的醫療資源向外輻射,實現醫療資源的均衡布局,服務當地患者。”
公開資料顯示,在三博腦科位于重慶、云南、福建等地的四家子公司中,位于云南和福建的子公司盈利能力在IPO報告期并不算理想,福建三博福能腦科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三博”)2018-2020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16.46萬元、6965.05萬元和8687.4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198.35萬元、-1148.03萬元和27.80萬元,三年合計虧損超過2000萬元,2020年才勉強實現盈利。
對此,三博腦科解釋稱:“福建三博為新設院區,自2017年7月正式運營后收入持續上升,2020年凈利潤扭虧為盈。”但截至2022年上半年,其盈利仍然甚微,2022年1-6月僅盈利321.78萬元。
三博腦科的另一子公司——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三博”)的運營情況更加惹人擔憂。2018-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該子公司持續虧損,虧損金額分別為251.56萬元、372.77萬元、480.53萬元、642.31萬元和77.76萬元。并且,企查查查詢到的信息顯示,昆明三博成立于2013年5月,到2022年上半年,其成立時間已超過9年,持續虧損狀態恐怕難以新設院區來解釋。連三博腦科自己也在招股書中提示昆明三博的虧損風險,稱“未來若昆明三博不能及時扭虧為盈,對公司的整體經營業績將產生一定影響。”
對此,《大眾證券報》曾指出:“對于腦科醫院來說,手術之復雜和危險眾所周知,腦科醫生的水平更是醫院診療水平和吸引病人的關鍵,而優秀的醫生資源在短期內難以復制,三博腦科在當時招股書中稱募投的重頭戲湖南三博將復制重慶、云南、昆明(昆明系云南省會,但招股書表述如此)成功經驗,而昆明三博、福建三博目前盈利能力仍然堪憂,特別是昆明三博已連續多年虧損,這不免讓人擔心——如果以昆明三博的經驗復制于湖南三博腦科醫院的興建上,湖南三博腦科醫院會否延續昆明三博的老路,也出現連續虧損風險?”
上市不久募投項目即“改弦易轍”
2023年5月,三博腦科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當時募集資金共計11.7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為10.62億元。與原擬5億元的募資計劃相比,超募資金達到5.62億元。
三博腦科上市后,原計劃1.3億元的補流資金迅速補充到位,而對于超募的5.62億元資金,公司2023年6月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同意使用超募資金1.6億元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的相關議案,2024 年6月又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同意使用1.6億元資金永久補流的相關議案。這意味著,公司10.62億元的募資款中有4.5億元被用作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用作補流的資金已占總募資款的四成以上。
另外,三博腦科2024 年10月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資金和超募資金及超募資金產生的利息共計4.2億元對全資子公司三博(重慶)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進行增資,由重慶三博對四川大行廣澤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行投資。截至2024年底,公司使用自有資金1.64億元和超募資金2.42億元以及募集資金產生的利息0.15億元,共計4.2億元完成收購交易,議案實施完成,公司超募資金使用完畢。
需要指出的是,三博腦科上市五個月后,擬募投的兩個非補流項目中的“三博腦科信息化建設項目”按照既定安排,就應該達到可使用狀態——原定于達到可使用狀態的時間為2023年10月31日。
然而,由于進展緩慢,公司于2023年10月27日發布關于部分募投項目建設延期的公告,將該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日期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對此,三博腦科的解釋是:“實際執行過程中,考慮到公司資金整體使用規劃、各院區運營狀況等情況,同時因受到經濟環境客觀因素的影響,公司放緩了該募投項目整體建設進度,現預計無法在原計劃時間內實施完成。根據公司戰略規劃,結合目前實際經營情況,為保證募投項目建設更符合公司未來發展需求,經審慎評估和綜合考量,在不改變募投項目的投資總額、實施主體及內容的前提下,公司決定對該募投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間進行調整。”
上述項目原擬投入7010萬元,今年4月18日,三博腦科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三博腦科信息化建設項目共計僅投入555.91萬元,完成項目進展的7.93%。
而曾被本報指出“存隱憂”的募投重頭戲,在三博腦科上市半年后,就發生了變更。2023年12月,三博腦科公告將原擬用于湖南三博腦科醫院項目的3億元募資款全部用于投入“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建設項目”。
對于募投“重頭戲”項目的變更,三博腦科當時如此解釋:“原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湖南三博腦科醫院項目’是公司依據當時的市場環境及公司實際情況等因素制定的,目前該項目處于建設過程中,但因受近幾年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建設進度不及預期,現處于調整醫療工藝流程和醫療設備配置方案階段,現階段資金需求量相對較小。根據公司戰略布局,公司現正在實施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建設項目,該項目資金需求量比較大,且目前正在按照計劃持續投入建設中。為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并結合公司制定的經營方向和目標計劃,公司擬將‘湖南三博腦科醫院項目’未使用的募集資金全部用于投資建設新項目‘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建設項目’中。本次變更后,湖南三博腦科醫院項目仍繼續實施,公司將以自有資金進行投入。”
2023年、2024年,公司關于湖南三博在建工程投入分別為0.39億元和0.66億元,截至2024年底該項目的總投資為2.68億元,只完成當初擬合計7.22億元投資款的37.18%,而在2022年9月的招股書注冊稿中,三博腦科曾披露:2020年4月,湖南三博腦科醫院建設項目啟動,預計將于2024年2月竣工后投入使用。
事實上,湖南三博腦科醫院建設項目在公司未上市時已經延期。按照2021年9月的招股書上會稿,2020年4月啟動的湖南三博腦科醫院建設項目“預計將于2022年12月竣工,并于2023年投入使用。”
三博腦科IPO時原擬募投三個項目,除了補流項目,一個項目在上市半年、募資款尚未投入時已發生變更;一個項目在上市五個月后即被延期四年左右,目前投入仍不足10%,公司皆解釋因受市場及環境影響發生變更。讓人費解的是,在上市前兩個月披露的招股書中,三博腦科還在強調被延期及變更的上述兩個募投項目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市場環境的變化究竟是在招股書披露之時尚未發生或公司未能捕捉,抑或其他原因,難免令人矚目。記者 王君
2024年年報披露公司募投項目建設實施情況部分截圖
2024年年報披露公司募投項目變更等情況說明部分截圖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