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轉債下修轉股價“差一步”通過 晶澳科技大小股東博弈白熱化

4月17日,晶澳科技(002459)發布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公告顯示,議案《關于董事會提議向下修正“晶澳轉債”轉股價格的議案》未獲通過。
根據股東大會表決結果,同意票占比63.47%,距離2/3通過門檻(66.67%)僅差3.2%。從投票參與率看,通過現場和網絡投票的股東1457人,代表股份231666565股,占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的6.9997%,且持有轉債的股東無表決權,導致議案未能通過。
晶澳轉債在2025年1月20日至2月17日、2月18日至3月10日期間均曾觸發下修條款,但董事會以“考慮行業環境及長期利益”為由決定不修正。2025年3月31日,公司召開第六屆董事會第三十六次會議,正式提議向下修正“晶澳轉債”轉股價格,并于4月1日公告。
一般來看,董事會提議下修后,市場對轉股價下調的預期增強,會吸引資金提前布局。例如,若下修幅度較大(如接近理論下限),轉債的轉股價值將顯著提升,短期內可能刺激價格上漲。歷史數據顯示,部分轉債在提議下修后首個交易日漲幅可達1%—3%。
不過,晶澳轉債卻在提議下修后持續震蕩下行。根據Wind數據統計,4月1日至4月16日,晶澳轉債累計下跌11.98%。4月1日,晶澳轉債收盤價為112.515元/張,而4月16日晶澳轉債收盤價已為99.3元/張。
那么,晶澳轉債為何會在下修前出現持續下跌?
值得關注的是,在提議下修前,3月15日、3月25日,晶澳科技分別發布關于債券持有人可轉債持有比例變動達10%的公告。
根據公告,2024年5月8日至2025年2月24日期間,控股股東東臺市晶泰福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晶泰福”)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轉讓晶澳轉債9128200張,占發行總量的10.19%。2025年2月25日至2025年3月13日期間,晶泰福及其一致行動人靳軍淼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計轉讓晶澳轉債10008524張,占發行總量的11.17%。
公告未披露具體價格,以面值計算,上述大股東減持轉債金額約為17億元。
“這種大規模交易引發投資者對兩大核心問題的聯想:一是大股東是否通過減持來規避下修帶來的股權攤薄風險?二是減持資金是否用于二級市場操作以影響投票結果?”一位轉債投資人17日分析認為,“晶澳轉債大宗交易呈現買方營業部集中特征,而賣方多為中信證券北京望京營業部及關聯席位。這種交易結構容易引發市場對大股東‘左手倒右手’或引入外部資金參與投票的猜測。歷史上,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轉債后轉手增持正股或通過關聯方承接籌碼的操作并不罕見,其目的可能是規避下修對持股比例的稀釋。”
財通證券研究所業務所長、首席經濟學家孫彬彬亦表示,晶澳轉債提議下修前大宗交易金額為2021年以來提議下修轉債相同指標的最大值,大宗交易承接人拋壓或對轉債價格有一定程度壓制。另外,基于《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辦法》第十條,轉股價格修正方案需提交發行人股東大會表決,持有發行人可轉債的股東應當回避表決。下修前夕的高頻大宗交易或引發投資者聯想大股東減持轉債參與投票,這使得參與晶澳轉債下修博弈的投資者較多。
從市場表現來看,下修被否后,4月17日,晶澳轉債低開后回拉,盤中最低觸及92.65元/張,收報于98.82元/張。
“前期的潛伏盤今天肯定是出逃了,但作為一個AA+級的光伏轉債,到期收益超過4%,開盤下跌6個點也是個機會。由于晶澳轉債未轉股余額仍高達89.59億元(占比99.99%),若未來正股持續低迷,可能面臨回售壓力,加劇公司財務負擔。此外,公司港股增發計劃與轉債下修存在協同需求。若股價持續低于轉股價,可能影響港股發行定價。下修失敗后,公司需在2025年5月12日重新觸發下修條款,若再次提議仍受阻,可能加劇轉債與正股的負反饋。”上述轉債投資人進一步分析認為。
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