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國產化替代進程提速
4月11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 《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明確了集成電路原產地的認定標準,即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作為原產地的判定依據。晶圓制造(流片)是最核心、技術門檻最高的環節,直接決定芯片的制程工藝。
業內人士表示,集成電路原產地認定規則的落地,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景下的重要政策回應,我國半導體產業國產化替代進程有望進一步提速,建議關注自主可控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國產化率較低且美系廠商份額較大的領域。國內晶圓代工有望獲得更多訂單,設備、材料國產替代進程將受益。
事件驅動 集成電路原產地認定標準落地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4月11日發布《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稱,根據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并建議“集成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準進行申報。這意味著晶圓制造而非封裝測試成為原產地判定的核心環節。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約為3856億美元,其中來自相關地區或國家的進口額分別為:中國臺灣1396億美元、韓國839億美元、馬來西亞225億美元、日本192億美元、越南139億美元、美國118億美元。2024年,中國自美國直接進口的集成電路金額約占總進口金額的3.1%。根據Gartner數據,2024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中,美國的Intel、Nvidia、Qualcomm、Micron、Broadcom、AMD、Apple占據7席。
美國集成電路實力依然是全球頂尖的,盡管美國半導體廠商直接對中國出口金額較小,但是他們通常在東亞、東南亞等地區有廣泛的晶圓廠和封測廠布局,其通過中國臺灣、韓國、馬來西亞、日本、越南等國家或地區間接對中國出口金額較大。海關總署對集成電路進口原產地規則認定方式的修改可能會對中美乃至全球的半導體行業產生影響。
行業展望 國產替代進程有望進一步提速
美國本土的晶圓代工廠有格芯,IDM廠包括Intel、TI、ADI、安森美、美光、Qor-vo、Skyworks等。上述美系廠商在美國原產的半導體產品會直接受到本輪國內關稅反制中有關進口半導體產品的影響,涉及的產品類型主要為CPU、GPU、存儲芯片,以及采用成熟制程的模擬、射頻、MCU、接口芯片、CIS、功率器件等。
這些進口芯片價格的大幅上漲會使得國內客戶的采購成本大幅上升,國產同類型芯片的性價比凸顯。同時,出于供應鏈安全的考慮,國產替代的意愿也會進一步增強,國內和這些美系廠商產品直接對標的相關公司將直接受益。以模擬芯片為例,根據WSTS的數據,全球模擬芯片的市場規模在2024年下滑2.2%,約793.44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4.7%至831.57億美元。
目前全球模擬芯片制造商中,美國企業TI和ADI是龍頭。2024財年TI的總收入為156.41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區的收入為30.12億美元,即占比19.26%。2024財年,TI模擬業務收入為121.61億美元,假設中國區銷售占比接近整體營收中的中國區占比,那么2024年TI在中國區銷售的模擬芯片超過23億美元。然而,2024年中國模擬芯片自給率僅有16%。此前由于TI等國際巨頭通過擴大產能投放、優化價格策略等方式搶占市場份額,市場競爭激烈,模擬芯片價格承壓,此次關稅反制有望提升國內模擬芯片廠商的市場份額,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選股邏輯 自主可控概念迎來投資機會
中銀國際認為,本次海關總署對集成電路進口原產地規則認定方式的修改帶來的影響包括:第一,Intel的CPU漲價,AMD和國產廠商海光信息、龍芯中科的CPU產品受益(性價比提升,并協同漲價,下同);第二,Micron的存儲芯片漲價,三星、SK海力士、長鑫存儲、長江存儲的存儲產品受益;第三,TI、ADI、Microchip、ONSemiconductor的模擬和MCU產品漲價,圣邦股份、思瑞浦、納芯微、芯海科技等國產廠商的模擬和MCU產品受益;第四,Skyworks和Qorvo的射頻產品漲價,卓勝微、唯捷創芯、慧智微等國產廠商的射頻芯片受益;第五,美國本土半導體廠商或轉單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晶圓廠來降低關稅政策變化的影響。
平安證券表示,國內晶圓代工有望獲得更多訂單,設備、材料國產替代進程將受益。由于流片環節成為關鍵,芯片上游代工環節也將受益。設計企業為避免美系關稅影響,可能將流片環節轉移至中國境內生產,國內晶圓代工廠如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后續將受益于海外流片訂單的回流。
此外,平安證券指出,集成電路原產地認定規則的落地,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景下的重要政策回應,我國半導體產業國產化替代進程有望進一步提速,建議關注自主可控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國產化率較低且美系廠商份額較大的領域。設計環節推薦圣邦股份、思瑞浦、納芯微、龍迅股份、兆易創新、盛科通信、卓勝微、瀾起科技,建議關注美芯晟、艾為電子、芯朋微等;制造環節建議關注中芯國際、華虹公司;CPU、GPU方面,推薦海光信息、龍芯中科,建議關注寒武紀;設備和材料環節推薦北方華創、中微公司、中科飛測、拓荊科技、華海清科、鼎龍股份、安集科技等,建議關注芯源微等。
宗禾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