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與業績預喜共振 券商板塊或迎“戴維斯雙擊”
2025年一季度,A股多家上市券商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業績答卷。截至4月9日,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興業證券、東吳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密集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或快報,凈利潤同比增幅普遍超過30%,部分中小券商甚至實現翻倍增長。業內人士認為,受益于交易活躍度提升、政策支持加碼及業務結構優化,券商板塊一季度業績修復趨勢明確,行業估值修復空間進一步打開。
頭部券商業績穩增
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合并后的新主體今年一季度凈利潤表現是行業的“增長冠軍”。
經初步測算,國泰君安預計2025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12.01億元至124.45億元,同比增長350%至40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9.73億元至33.83億元,同比增長45%至65%。這一數據是合并后的國泰海通整體數據,即包含了原來的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源于吸收合并產生的負商譽效應,以及財富管理、交易投資等核心業務規模的擴張。
基于上述業績數據,中信證券行業“一哥”地位被國泰海通趕超。4月9日,中信證券發布了2025年一季度業績預增的提示性公告。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5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約65.45億元,同比增長約32%。
對此,中信證券表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繼續錨定打造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發展目標,積極服務實體經濟,持續做大客戶市場,深入推進國際化戰略,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對比合并后的“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的一季報數據,中信證券一季度實現的65.45億元凈利潤暫時落后。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國泰君安董事長朱健提議回購A股股份,資金總額10億元至20億元,以自有資金撥付,回購股份用于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實施期限為自審議通過方案之日起3個月內。
中小券商彈性凸顯
相比頭部券商一季報數據,中小券商的業績彈性更為凸顯。9日,上海一私募人士表示:“東吳證券、興業證券等區域性券商通過聚焦本地市場以及發展特色業務,如科創企業服務、量化交易等,有效實現了業績彈性的釋放。接下來,我認為,并購重組預期亦為部分中小券商提供估值重塑機會。”
具體來看,中小券商中的東吳證券2025年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今年前三個月預計實現凈利潤9.12億元至10.03億元,同比增長100%至120%;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8.92億元至9.81億元,同比增長100%至120%。
興業證券于4月9日發布2025年一季度業績增長快報。該份快報顯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保持戰略定力,積極發揮證券金融機構的功能性,“以客戶為中心”做深做細客戶綜合服務體系,各項業務實現良好開局。公司當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92億元,同比增長17.48%;實現凈利潤5.16億元,同比增長57.32%。公司當季度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財富管理、信用交易、投資交易等業務發展良好、業績穩步增長。
券商板塊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今年一季度,A股新開戶數合計747萬戶,同比增長32%,個人投資者入市熱情較強,為全年股市交易活躍度中樞抬升奠定基礎,同時一季度偏股基金新發1101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量資金充沛。
對此,開源證券表示,雖然一季度債市有所下跌,但考慮到股市表現較2024年同期較好,券商權益投資和股衍業務收入預計同比改善。
政策方面,今年一季度,證監會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創設證券、基金、保險互換便利工具,并鼓勵上市公司回購增持。中央匯金增持ETF釋放積極信號,政策面“穩市場”意圖明確,為券商投行、資管等業務創造長期發展空間。
“當前,券商板塊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隨著業績兌現及政策催化,板塊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國金證券建議關注并購預期強烈的中小券商及零售業務優勢突出的頭部機構。
投資策略上,南京一券商分析人士9日向《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這兩日部分券商交出的2025年一季報成績單印證了市場對行業復蘇的預期。在政策支持、市場活躍度提升及業務創新的多重驅動下,行業盈利拐點已現。盡管短期券商板塊股價受市場情緒擾動有所波動,但低估值與業績高增的錯配,為中長期配置提供了安全邊際。”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