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變項目持續推進
可控核聚變是可控的、能夠持續進行的核聚變反應,目標是實現安全、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今年以來,聚變新能(安徽)、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等公司項目招標加速,累計招標超過46項。
業內人士表示,根據ITER的預計投入,超導磁體在實驗堆的占比最高,占比28%,接下來依次是堆內構件17%,建筑14%,真空室8%,電源8%等;當反應堆正式商運時,維持穩定平衡的系統占比最高,達到25%,其后依次是低溫裝置和冷卻水系統16%,建筑15%,堆內構件15%,磁體降至12%等。建議關注低溫超導線材及磁體供應商。
事件驅動 可控核聚變相關公司招標加速
3月5日,合肥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首塊頂板順利澆筑,標志著這一世界級科研設施建設進入全面加速階段。BEST項目是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的后續項目,將在第一代EAST裝置的基礎上,首次演示聚變能發電,并有望率先建成世界首個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
今年以來,聚變新能(安徽)、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等公司項目招標加速,累計招標超過46項。聚變新能采購包括水冷系統水泵、水冷系統6000T冷卻塔等項目。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采購170GHz回旋管、高壓氦氣回收壓縮機以及CRAFT直線裝置激光焊接機等項目。
可控核聚變是可控的,能夠持續進行的核聚變反應。核聚變是輕原子核結合成較重原子核并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由于聚變原材料資源相對豐富,因此可控核聚變一直被認為是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出路,視為“終極能源”。
可控核聚變是中國聚變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核能發展技術路線為“熱堆(壓水堆)-快堆-聚變堆”。華龍一號國內外在運在建機組總數達到33臺,已成為全球在運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此外,我國2030年建成CFETR工程堆的技術路徑與里程碑已取得顯著進展,CRAFT工程作為其關鍵技術保障,總體進度已達70%。
行業現狀 可控核聚變商業化進展不斷推進
3月6日,國光電氣與天府創新能源研究院等股東共同出資成立先覺聚能科技 (四川)有限公司,標志著國光電氣在聚變裂變混合能源領域的戰略布局邁出了重要一步。先覺聚能定位為支撐天府創新能源研究院發展的市場化機構,將與天府創新能源研究院共同構建起“研究院+公司”相互支撐的聚變裂變混合能源事業核心組織架構。其股東方包括天府創新能源研究院、成都國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捷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
此外,2月28日,中國核電、浙能電力擬分別增資10億元、7.5億元參股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本次投資,旨在響應國家未來產業戰略發展要求,落實核能 “三步走”戰略,推動核聚變產業發展,前瞻性布局核聚變能源領域,為未來聚變堆商業化應用打下基礎。2月26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迎來關鍵節點,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此裝置可創造極低溫、超高壓、強磁場、超快光場等極端實驗條件,將為物質科學等領域基礎研究提供有力支撐。極低溫、超高壓、強磁場等極端條件是推動重大科學發現的“利器”。在這些極端條件下,物質特性會受到調控,有利于發現物質新現象、研究物質新規律,可以更好開展高溫超導、量子計算等前沿研究。
隨著可控核聚變技術和商業化的不斷推進,產業資本不斷涌入。可控核聚變美國聚變工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聚變能產業報告》顯示,核聚變產業在世界范圍內已吸引超過71億美元的投資,全球核聚變企業總數達45家,其中包括中國的新奧能源、能量奇點等。
投資機會 關注受益ITER交付的核心供應商
目前實現可控核聚變的主要方案之一是磁約束核聚變,其中最接近成熟的技術是托克馬克方案:借助極向磁場和環向磁場雙重配合,將一束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真空環境中,只要氘-氚等離子體密度和溫度達到閾值,就可以實現核聚變。
由于等離子體處于強約束狀態下和容器壁幾乎不接觸,所以即便上億度高溫也不怕。原則上,托克馬克的聚變功率正比于體積的一次方和磁場強度的四次方,要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或許需要15T約束磁場、100kA等離子體電流和10米左右的直徑。在有限體積下實現核聚變,要么是盡可能提高磁場強度,要么大幅度提高電流密度,同時還要約束維持等離子體密度,然后維持狀態足夠長時間,并且讓溫度足夠高,才可實現氘-氚自持核聚變反應,最終達到“點火條件”:聚變堆內阿爾法粒子的自加熱功率大于等于軔致輻射功率損失和熱傳導功率損失之和。
浙商證券建議關注受益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交付及國內新堆建設的核心供應商。中游設備:聯創光電(高溫超導磁體)、國光電氣(偏濾器、包層第一壁板、泵閥等)、安泰科技(偏濾器);上游材料:西部超導(低溫超導帶材、磁體)、永鼎股份(子公司東部超導,高溫超導帶材)、精達股份(參股上海超導,高溫超導帶材)。
中泰證券指出,根據ITER的預計投入,超導磁體在實驗堆的占比最高,占比28%,接下來依次是堆內構件17%,建筑14%,真空室8%,電源8%等;當反應堆正式商運時,維持穩定平衡的系統占比最高,達到25%,其后依次是低溫裝置和冷卻水系統16%,建筑15%,堆內構件15%,磁體降至12%等。建議關注低溫超導線材及磁體供應商西部超導;高溫超導帶材及磁體供應商聯創光電、永鼎股份、精達股份;氚工廠配套企業國光電氣;PF方圓管企業久立特材;杜瓦膨脹節企業航天晨光;銅鎢偏濾器企業安泰科技;片狀放大器企業立航科技。 宗禾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