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來大規模“換所潮” 逾千家上市公司擬變更年報審計機構
本報訊(記者 朱蓉)近日,中注協發布《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審計情況快報(第一期)》(下稱《快報》)。《快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12日,共有61家會計師事務所向中注協報備了上市公司財報審計機構變更信息,涉及上市公司1088家,較2024年同期的522家增逾一倍。
對于變更財務報表審計機構的原因,有436家公司表示,是因上市公司業務發展或審計需要;有272家表示,是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輪換;有225家表示,是前任事務所提供審計服務年限較長或聘期屆滿;有37家表示,是原審計團隊變更會計師事務所。
《大眾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雖然大部分審計機構的合作公司“有進有出”,但近年來相繼被卷入“金通靈財務造假案”“*ST東方重大財務造假案”的大華所則遭到了328家公司“換所”。
對于“換所”的原因,上述328家公司中,除了79家稱“按照規定需要輪換”等,196家表示“上市公司業務發展及審計需要”。此外,還有31家表示“原審計團隊變更會計師事務所”。
“上市公司密集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受連累,投資者有可能認為大華所審計的財報都存在造假。”河海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俞靜在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華所屢次卷入重大財務造假事件,充分說明該所本身存在問題。這種審計失責不僅損害了審計本身的信譽,也破壞了市場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誤導了投資者的決策。”
上海市信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敬國律師對本報記者表示:“2024年有大華、天職國際、普華永道中天、亞太(集團)等四家會計師事務所被暫停相關業務資格,這表明監管部門對審計質量的監管力度顯著增強,促使上市公司對審計機構的選擇更加謹慎,避免因聘請受罰會計師事務所而影響自身年報審計等工作的正常推進。”
2月21日,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何艷春在“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 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緊盯財務洗澡、業績變臉、異常換所等可疑跡象,提升違法違規發現能力,優化調查流程,提高處罰效率,持續鞏固并不斷強化“嚴”的氛圍。同時,將推動進一步加強民事賠償和刑事打擊,強化立體追責。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