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科技:通過AI賺到了真金白銀

焦點科技的發展長廊(部分)。 劉希瑋/攝
3月19日,焦點科技(002315)在公司本部召開2024年度股東大會。《大眾證券報》記者參加了這次股東大會,并與公司管理層面對面交流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與會股東也探討了公司重點業務的規劃和前景、未來可能的行業變動及影響等。
通過AI實現收入增長
年初以來,“AI(人工智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市場最活躍的板塊之一。焦點科技在具體業務中已經通過AI技術實現了收入,“AIGC概念股” “AI智能體概念股”中均有焦點科技的身影。公司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AI業務絕大部分是通過智能產品“AI麥可”實現的,全年實現現金收入超過4500萬元,同比增長125%,當年度確認的營業收入為2447.97萬元,同比增長287.20%。“AI麥可”以AI多模態能力接手供應商在中國制造網平臺場景下發品、營銷、接待等全流程工作,并能主動學習知識庫,是出口商的全流程“AI外貿能手”。
在交流環節,焦點科技公司董事長沈錦華表示,AI技術可以替代大部分信息處理的工作,今年年初以來,DeepSeek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但在應用端,真正找到收入路徑的并不多。公司去年4500萬元的體量,和整個營收比起來,確實不多,但就絕對量來看,推測排在同行(同類)產品收入的前列。
沈錦華表示,對于AI技術,公司非常重視,在降本、增效、謀發展等幾個方面都有深入的考量和布局。在降本方面,公司內部將深入推動AI技術在各環節的應用,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公司是輕資產型企業,人力成本超過總成本的60%,如果能夠提升20%的工作效率,節省的成本是非常可觀的。在增效方面,繼續推進“AI麥可”的技術迭代和市場開拓,預計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在謀發展方面,我們更看重AIGC帶來人機交互的改變,更關注用戶的“活躍程度”及“使用頻率”,探索買家行為改變后的需求,將在移動端花費更大力氣,拓寬需求來源。
花大力氣尋找更多潛在買家
焦點科技的主要業務為運營中國制造網(Made-in-China.com)、新一站保險網(xyz.cn)、Doba平臺(doba.com)三大電子商務平臺,針對跨境貿易的外貿綜合服務、海外倉儲服務等,收入來源主要系向注冊收費會員收取網絡信息技術服務費用、認證供應商服務費用以及保險傭金收入、商品貿易銷售收入和倉儲服務收入等。
2024年,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實現營業總收入為16.69億元,同比增長9.32%;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4.51億元和4.3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09%和19.08%。其中,中國制造網實現收入13.56億元,占公司營業總收入的81.63%。
由此可見,中國制造網的收入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展望2025年,公司在年報中表示,深化市場拓展,鞏固中國制造網全球業務版圖,聚焦核心業務,加強技術創新,推動業務創新升級,創新銷售路徑,激發銷售新增長。
和上述的公告式表述相比,沈錦華在股東大會現場的說法可能更接地氣。沈錦華表示:“針對中國制造網向供應商收會員費的創收模式,如何獲取更多的潛在買家是我們花費最大力氣的工作。我們將根據用戶反饋,大幅提升網站性能,做更有針對性的廣告投放,以吸引更多的潛在買家關注我們、瀏覽我們。對于供應商,圍繞‘留存、新增、找回’三個方面,做針對性的人力資源布局、技術革新、考核要求,爭取留住現有的會員續費、開拓新的供應商成為會員、找回曾是會員但沒有續費的供應商,以期實現健康增長的營收。”
沈錦華說:“不是客戶忠誠于我們,而是我們忠誠于客戶。我們收人家的會員費,就要給人家解決問題,所以會員收費增長重要,但尋找更多的潛在買家更重要,因為這對會員更重要。這也是我們往后的工作重任。”
在股東大會現場,與會股東還與管理層交流了外貿碎片化、關稅變化、AI技術演進、供應鏈變遷等對公司業務的影響。記者 劉希瑋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