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營收占比不足9% 悅心健康轉型十年仍蹣跚

2015年,瓷磚龍頭企業“斯米克”更名為“悅心健康”(002162),試圖在老齡化浪潮中搶占先機。十年過去,悅心健康交出的2024年年報難言“健康”:不僅多項核心數據“亮起紅燈”,而且戰略轉型的雙輪驅動之一“大健康業務”營收占比僅為8.99%,依然難以挑起公司發展的大梁。加上公司2024年大健康業務毛利額同比減少172萬元,也讓外界對公司戰略轉型的成效投去更多關注的目光。
扣非凈利潤三年虧了5億元
公司前身于2007年8月登陸深交所主板,早年更多依賴以斯米克為品牌的瓷磚單一業務。2015年10月,公司完成“斯米克”到“悅心健康”的更名,確立了瓷磚業務和大健康業務的雙輪驅動模式。
更名之初,乘著建筑行業發展東風,悅心健康憑借瓷磚等核心業務尋找增長機會,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能夠小幅上漲,但最近幾年,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化,悅心健康向上發展的阻力日益加大,尤其是2022年以來,公司營收滑坡,凈利潤更是出現較大虧損。
2022年,悅心健康實現營收11.63億元,同比下降7.79%,凈利潤虧損2.78億元,而前一年公司還盈利4600多萬元,這一虧損金額遠超2015—2021年公司盈利的總和??鄯莾衾麧櫷瑯訌挠?880萬元陡變為大虧2.19億元。
公司2023年凈利潤雖然扭虧,但也只有5006.38萬元,如果刨去公司當年剝離不良資產、轉讓全資子公司等形成的非經營性損益,悅心健康當年的扣非凈利潤虧損仍然達到1.18億元。
今年2月7日,悅心健康發布2024年年報,這也是公司近三年發出的第二份虧損年報,多項核心數據均不容樂觀:實現營收12.04億元,同比下降了5.79%,較2023年的12.78億元減少7400萬元。凈利潤虧損1.47億元,再次由盈轉虧。另外,公司扣非凈利潤降至-1.6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42.12%,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重新惡化。
綜合來看,悅心健康2022—2024年扣非凈利潤連年虧損,且虧損金額均超億元,最近三年累計虧損已高達5.05億元。
不妙之處還有。根據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截至2024年底,公司經審計的合并報表未分配利潤為-4.21億元, 而實收股本為9.22億元,未彌補虧損金額已超過實收股本總額的三分之一。
售價下跌吞噬核心主業利潤
從毛利額的同比數據來看,悅心健康的建材業務、大健康業務、投資性房地產租賃業務可謂“全線后退”,毛利額同比均出現下跌。
2024年,公司瓷磚業務毛利額同比減少了2498萬元,大健康業務毛利額同比減少172萬元,投資性房地產租賃方面,毛利額同比減少332萬元。
尤其是悅心健康核心主營的瓷磚業務,市場寒意撲面而來。公司雖然通過產品創新、渠道建設、品牌推廣、市場下沉等相關舉措布局三四線城市,推動2024年市場銷量增長了7.7%,全年賣出瓷磚2964.13萬平方米,同比增加了211.8 萬平方米,但公司瓷磚價格水平明顯下跌,每平方米售價降低了5.55元,降幅達到14%,導致增長的銷量難以抹平價格下降帶來的毛利額縮水。
事實上,公司2024年的整個建材業務實現銷售10.16億元,同比減少了7.20%。
根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數據,全國陶瓷磚有效產能約為100億平方米,2024年,行業的實際產量預計為5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3%。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編制并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2024年累計銷售額為14908.26億元,同比下跌3.85%。
在悅心健康近日舉行的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面對投資者關于“公司2024年虧損為何如此嚴重”的追問,公司表示:“2024年,公司瓷磚業務受行業整體市場需求縮減的影響,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略有下滑。加之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瓷磚產品銷售價格及毛利下滑,導致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時,2024年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包括應收賬款、商譽、存貨等),導致公司2024年度業績虧損?!?/p>
大健康產業布局10年仍陷“僵局”
差不多10年前的2015年10月,公司公告變更名稱及股票簡稱時,表示擬轉型進入以醫養結合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
自從更名為悅心健康后,市場一直期待公司在大健康業務上能有所表現。然而,轉型10年步履蹣跚。
2015—2016年,公司無大健康相關收入。
2017年,公司大健康業務取得了0.15億元的收入,其中收購美國日星60%股權獲得醫療收入0.13億元。
2018—2023年,公司大健康業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30億元、0.96億元、0.84億元、0.77億元、0.93億元和0.93億元(剔除職業教育業務),營收總額始終未突破億元大關,增長陷入僵局。
2024年,公司大健康業務雖然營收增長超過10%,首次突破億元,達1.08億元,但營收占比仍然只有8.99%,難言取得實質性突破。
悅心健康將康養業務定位為大健康領域的未來核心業務之一,提出打造“醫養康教研一體化”模式。3月初的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表示,截至2024年末,通過托管公建民營養老項目,在長三角地區運營床位近3000張,并計劃未來擴展至1萬張,此外,職業教育、智慧養老系統等配套布局逐步推進,溫州職校在校生已達1300人。
相較于2024年營收規模超過10億元、營收占比超過84%的傳統瓷磚業務,悅心健康10年蹣跚發展的大健康業務體量仍然非常有限。加上泰康、平安等大型金融企業強勢發力康養業務,以及諸多有地方優勢的企業紛紛涉足康養,公司推進康養業務發展的步履可能并不輕松。
轉型大健康戰略執行波折叢生
理想和現實差距的背后,悅心健康在大健康業務的戰略執行上波折叢生,在外界看來頗有頻繁試錯的意味——2016年,悅心健康通過收購美國日星生殖中心、設立上海悅心門診部等動作高調進軍醫療領域;2017年試圖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三家民營醫院,卻因分歧于2018年終止,導致預期營收增長落空。
2021年起,悅心健康又將大健康業務轉向輕資產模式,除繼續發展前期并購的醫療機構外,重點推進老年專科醫療服務及康養服務業務,主要通過聯營企業運營康養項目。
對于悅心健康大健康營收占比長期低迷,早在公司發布2023年年報時,交易所就向其發去了問詢函。當時悅心健康坦言公司大健康業務多年發展,歷經波折,未形成規模。
“除直接并購醫療機構之外,悅心健康轉型做大健康產業,大部分項目屬于新建。大健康產業涉及新業務領域,公司此前沒有相關業務經驗,屬于跨界轉型。由于對醫療服務行業認識不夠深刻,導致對醫療機構的運營及投資回報預期過于樂觀。2018年期間,新建醫療項目陸續落地,經過2018—2020年的運營,公司預期的大健康業務營收業績隨著各項目發展而有所提升的目標并未實現,而項目運營卻給公司造成了較大的財務虧損。基于公司自身情況及行業發展趨勢,公司調整了業務布局,陸續處置了大部分低效的醫療項目,公司大健康業務收入規模增長仍未能實現突破?!惫颈藭r如是解釋。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1月,悅心健康空降擁有逾30年行業經驗和豐富管理經驗的丁暉擔任公司總裁,并強調其長期擔任跨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具有在康養投資開發運營領域、財務投資及管理、商業地產投資開發運營及公司綜合管理能力。
正當外界期待丁暉帶領悅心健康在大健康業務方面大展拳腳之時,今年2月丁暉“閃辭”,從上任到卸任前后僅僅一個多月。
眼下,悅心健康提出了“2025年實現營收13億元、凈利潤2450萬元的目標”,在目前瓷磚業務面對的房地產行業環境以及大健康業務難以快速規模化的局面下,悅心健康這一目標的落地還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記者 王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