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發現】海博思創:儲能系統龍頭迎來下游需求爆發
海博思創(688411)是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電化學儲能系統解決方案與技術服務提供商。公司產品技術領先,2021年至2022年連續兩年位列國內儲能系統集成商出貨排名首位,在2023年位居第二,穩居儲能集成行業領先地位。受益于國內儲能市場爆發,公司近年來業績快速增長,2022年至2024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CAGR(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77%和91%。
國內儲能穩健增長,海外儲能需求爆發。國內市場方面,電力市場促進大儲收益模式擴張,產業鏈價格降幅趨穩。2024年,我國新型儲能投運裝機規模101GWh,同比增長108%,依然維持較高增速。展望后續,國家能源局發文支持新型經營主體進入電力領域,儲能收益模式有望擴張進而進一步刺激裝機增長。同時,各地政策促進配儲比例和時長進一步增加,疊加現貨交易區域擴大和容量租賃政策,需求有望繼續增長。機構預計2025年國內大儲裝機同比增長30%。價格端看,2024年10月至12月儲能系統集成價格均出現反彈,11月至12月儲能EPC(工程總承包)價格連續兩月回升,價格企穩信號已現。海外市場方面,歐美需求高增,新興市場多點開花,預計2025年海外大儲翻倍增長。海外光儲降價推動IRR(內部收益率)大幅提升,美國、英國等儲能備案量創新高,中東、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大項目密集落地,需求開啟爆發式增長。技術上,儲能系統一體化成為趨勢,大組串大電芯為主流,構網型儲能滲透率逐漸提升;價格上,市場分化明顯,競爭相對激烈,格局未定。
公司儲能系統集成業務全應用場景覆蓋,性能卓越且同業領先,具有多重競爭優勢。公司儲能系統集成產品分為能量型、功率型和用戶側三大類,能量型儲能系統為主要產品類型,主要應用在獨立儲能場景。公司核心技術領先市場,產品顯著降本增效:公司核心技術自研,獨立開發“高精溫控+主動支撐”技術,儲能SOC(荷電狀態)估算精度誤差小于3%,可優化儲能系統配置,做到穩定性和高效率,有效實現成本降低。公司自動化改造持續推進,提效降本雙管齊下:公司持續推動產線自動化升級迭代,將購買搬運、焊接機器人和AGV(無人搬運車)等自動化設備,應用等離子自動清洗、電芯自動涂膠、大功率激光焊接及自動檢測新型生產工藝,降低產線員工的勞動強度。同時,利用電芯智能立體庫、大數據平臺技術、MES系統管理物料、設備及產品,實現數字化智能生產,對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進行追溯。通過促進柔性化和自動化生產,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深度綁定下游優質客戶,品牌優勢積累深厚:公司與中國華能、國電投、華潤電力等建立深度合作,央企發電集團對儲能質量要求高,溢價支付能力強,使得公司國內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
公司固態電池及PCS(儲能轉換器)研發生產進度加速,全產業鏈自研自產前景可期。公司目前生產電化學儲能所需要的電池單體、PCS及升壓變流艙(小批量應用自產PCS產品)、消防滅火裝置為對外采購,儲能系統的其他關鍵零部件包括BMS、EMS、功率協調控制器、云平臺,均為公司自主研發生產。同時,公司于2023年四季度實現組串式PCS自研自產。公司積極布局半固態鋰離子電池集成研發項目,目前已應用到實際工程中。
公司海外儲能布局持續加速,海外訂單及收入逐步起量。公司自2019年以來開始進行海外儲能布局,在2023年至2024年與多位海外頭部客戶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公司計劃大力發展海外儲能業務,海外業務營收占比有望提高。預計2025年海外出貨從0.4GWh提升至2GWh—3GWh,海外毛利率可維持35%左右,進一步改善盈利結構。
華福證券表示,公司為儲能系統集成領軍企業,積極發力固態電池及PCS產品全產業鏈布局,同時積極發力海外業務,有望打開增長空間。預計公司2024年至202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2.70億元、120.70億元、174.70億元,CAGR為45%;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47億元、8.05億元、11.13億元,CAGR為31%;對應每股收益分別為3.6元、4.5元、6.3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東吳證券表示,全球光儲市場高景氣,公司儲能系統國內增速確定,海外持續布局,已實現0—1突破,預計明后年出貨持續高增,盈利能力隨海外市場拓展有望繼續提升。預計2024年至2026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億元、9.3億元、12.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2.5%、43.0%、34.1%。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記者 劉?,|
(風險提示:本欄目旨在介紹相關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不構成投資建議。)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