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與風險并存 券商AI選股引發爭議
隨著金融科技浪潮席卷證券行業,AI選股已成為券商APP的“標配功能”。目前,華泰證券、銀河證券、國金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國投證券等多家券商已推出AI選股模塊,功能各具特色。
券商上演AI選股大戰
具體來看,華泰證券AI快速選股功能,由投資者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股,如基本面選股、技術面選股、資訊選股等。其中,資訊選股中涉及多個常用指標,如業績預增、股權激勵、資產重組、政策影響等。
記者通過該款APP篩選了幾個條件,包括資產重組指標、時間范圍為近一個月等內容,選出了50只個股。盤面顯示,這50只股票在3月12日均以紅盤報收,其中,獅頭股份上漲10.01%、哈森股份上漲9.98%、云維股份上漲9.88%、禾信儀器上漲5.88%、麥捷科技上漲4.04%、金鴻順上漲3.93%。
另一家券商國投證券推出了“智造+”產品體系,為用戶提供數字化擇時工具、量化選股工具、增益算法等功能,覆蓋客戶投資全流程。
記者了解到,國投證券是通過自研AI網格算法,打造低門檻量化平臺,并甄選市場優秀日內交易算法供應商,為大眾客戶提供算法服務。
銀河證券的AI選股模塊覆蓋短線到長線投資需求。比較受關注的是AI選股的“尾盤掘金”,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分析收盤前30分鐘數據,篩選短期上漲概率高的個股。
另外,國金證券推出“五大AI投顧服務”;國泰君安擁有“智能優選”策略,每日篩選多只股票供參考,強調數據驅動的決策邏輯;中信建投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風險偏好,提供個性化的投資建議。
南京一資深股民12日向記者表示:“銀河證券以技術分析見長,國金證券根據股民個性化需求服務,國泰君安與中信建投強調科學化服務,目前尚無絕對‘最優’,我個人比較喜歡銀河證券的策略多樣性。”
AI選股可以輔助決策
從信息整合優勢上來看,AI可快速抓取財報、研報、新聞等海量數據,輔助股民完成初步篩選;從風險預警功能去看,部分券商的異動揭秘模塊,可監測主力資金動向與漲停承壓風險。
針對新手投資者,他們可以通過預設策略,如選取“市盈率低于20倍”來快速定位標的。
不過,一互聯網方面的研究員12日向記者表示:“過度依賴AI選股同樣存在弊端,歷史數據不等于未來收益,一些券商強調AI策略的歷史業績,但A股風格切換頻繁,極端行情下模型可能失效,同樣會遭遇系統性風險。”
同樣,記者也注意到一種情況:AI推薦標的若是通過技術指標篩選出來的個股,也會存在信披風險,比如立案調查、信披違規、財務造假等利空信息,這種情況需要人工來規避這部分風險。
實際操作上,某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最近我接觸了不少AI選股工具,雖然AI在量化套利中展現潛力,可以快速捕捉港股通資金流向,但AI作為信息工具,而非決策依據,建議投資者使用時,要人工復核,并進行動態調整。”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