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產業進展不斷加速
近日,《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培育具身智能產業、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此外,總部位于上海的智元機器人將于3月10日正式發布首個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該模型框架由“VLM(多模態大模型)+MoE(混合專家)”組成,將集合采訓推一體,小樣本快速泛化、“一腦多形”的跨本體應用、持續進化、人類視頻學習等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具身智能在各大企業的推動下正快速發展,技術不斷創新,應用場景日益廣泛。《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具身智能,政策支持與產業進步共振,有望為人形機器人量產按下加速鍵。
事件驅動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具身智能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作為具身智能的重要形式,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機器人也是政府重點關注與支持的領域。《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值得關注的是,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是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
具身智能是一種基于物理身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智能系統,其通過智能體與環境的交互獲取信息理解問題、做出決策并實現行動,從而產生智能行為和適應性。具體而言,具身智能在機器人上的應用體現可以劃分為三階段:感知、推理、執行。
機器人的通用性取決于泛化性的發展程度,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過多輪發展,機器人開始從傳統的自動化工業場景機器人,向通用泛化場景的機器人方向發展。人工智能經過幾十年發展后,在今天迎來了智能程度、通識程度更高的生成式大模型時代。在當前時間點,人工智能可以真正為機器人賦予“大腦”,機器人也可為人工智能提供“身體”,兩者深度融合,而融合的交點——具身智能,則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相互促進發展而形成的必然的產業趨勢。
3月10日,智元正式發布智元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enieOperator-1(GO-1),標志著具身智能向通用化、開放化、智能化方向快速邁進,從單一任務到多種任務,從封閉環境到開放世界,從預設程序到指令泛化,GO-1大模型將加速具身智能普及。
行業前景 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有望逐漸提升
頭豹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186億元。隨著大模型端的技術突破,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增長有望逐漸提升,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328億元。
具身智能在各大企業的推動下正快速發展,技術不斷創新,應用場景日益廣泛。從軟硬件解耦技術到人形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再到與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正逐步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分支。特斯拉、谷歌、英偉達、Figureone、華為、宇樹科技、智元、小米、優必選、科大訊飛等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均在具身智能領域積極布局,并已取得顯著進展。
此外,具身智能在工業制造、服務業、醫療康復、教育娛樂、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領域的多元化應用場景均有廣泛應用。主要產品方面,具身智能的實現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根據具體任務和環境需求選擇合適的智能實體形態,其中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被視為實現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之一。機器人包括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這些機器人憑借先進的傳感器、算法和控制技術,能夠在各種環境中執行復雜任務,不僅提升了服務效率和質量,還推動了制造業自動化水平的提升。
投資機會 三大核心賽道把握具身智能產業化浪潮
華龍證券認為,《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具身智能,政策支持與產業進步共振,有望為人形機器人量產按下加速鍵,維持行業“推薦”評級。個股方面,建議關注三花智控、拓普集團、綠的諧波、五洲新春、鳴志電器、雙環傳動、北特科技、恒立液壓、長盛軸承、曼恩斯特、道通科技、奧比中光、兆威機電、中堅科技、禾川科技、埃夫特、拓斯達、湘油泵、隆盛科技、銀輪股份、豪能股份、富臨精工等。
光大證券表示,從人形機器人量產節奏的角度,2025年將會是突破性的一年。萬臺級別的量產將帶動下游產業鏈進入確定性放量階段,而萬臺級別的數據采集和訓練有望真正解決數據匱乏的難題,推動人形機器人向更泛化、更實用的階段邁進。堅定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立足硬件技術路線與各廠商進展,建議關注高復雜度靈巧手:兆威機電、鳴志電器、江蘇雷利、豐立智能、步科股份、福萊新材、大業股份、南山智尚、恒輝安防;絲杠量產與降本:恒立液壓、北特科技、貝斯特、震裕科技、五洲新春、浙海德曼、華辰裝備;諧波產業鏈:綠的諧波、瑞迪智驅;六維力傳感器:安培龍、凌云股份、鉑力特;機器人動捕與訓練:奧飛娛樂、凌云光。
東吳證券則提出,緊抓具身智能產業化浪潮,關注三個核心賽道。第一,具身智能+應用場景:能科科技(軍工)、麥迪科技(康養)、東土科技(工業)、梅安森(煤炭)、國安達(消防)、辰安科技(消防)、天瑪智控(煤炭)、景業智能(核電)、中控技術(工業);第二,機器人:中科創達、科大訊飛、軟通動力、海康威視、道通科技、漢王科技;第三,核心供應鏈:云天勵飛、虹軟科技、索辰科技、奧比中光、智微智能。 宗禾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