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政策端再迎利好
繼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召開“全國低空交通一張網”項目論證會后,民用航空法修訂草案2月24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初次審議,旨在維護國家的領空主權和民用航空權利,保障民用航空活動安全、有序進行,保護民用航空活動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民用航空事業高質量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低空板塊有望受益于主機廠排產及取證持續加速,疊加目前低空飛行器訂單的高景氣,下游公共政務等低空飛行器需求方向或存在較大彈性。同時,低空經濟政策端再迎利好,有望觸發政策、技術、訂單三維共振。
事件驅動 我國擬修法促進民航業高質量發展
民用航空法修訂草案2月24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初次審議,旨在維護國家的領空主權和民用航空權利,保障民用航空活動安全、有序進行,保護民用航空活動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民用航空事業高質量發展。
民用航空法是規范民用航空活動的基礎性法律。修訂草案共15章255條,對現行民用航空法作了較為全面的修改完善。主要修改內容包括強化民用航空活動安全保障,擬授予機長在特殊情況下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權力,以列舉方式對擅自開啟航空器應急艙門、在航空器內尋釁滋事,以及散布關于民用航空安全的謠言等擾亂民用航空運輸秩序的行為作了明確禁止性規定;進一步加強民用機場保護,明確要求民用機場具備對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防范和處置能力;完善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和經營性通用航空企業準入條件。
修訂草案主要內容還包括促進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發展,明確國家鼓勵發展通用航空,加快構建通用航空基礎設施網絡;拓展通用航空業務范圍,允許通用航空企業從事部分定期運輸業務;促進通用機場發展,在“民用機場”一章中專設“通用機場”一節,對國家統籌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協調發展等作了規定;保障低空經濟發展對空域利用的合理需求。
據了解,現行民用航空法自1996年3月1日起施行,此后曾6次修改過部分條款。
行業現狀 低空經濟步入政策強力支持階段
2023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低空經濟列為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央部委與地方政府密集出臺一系列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與規劃。2024年3月,低空經濟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到2024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設立低空經濟發展司,專職負責擬訂并實施低空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標志著我國低空經濟產業正式步入政策強力支持的發展階段。
低空經濟產業鏈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存在高度重疊,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智能駕駛技術以及輕量化技術等,均為低空產業的發展筑牢了堅實產業基礎,低空經濟賽道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又一增長來源。
據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則預期,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萬億元—5萬億元。
目前,全國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措施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包括密集出臺低空經濟利好政策、計劃利用專項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金融工具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穩定資金來源等。以規模20億元的江蘇無錫低空經濟和空天產業專項母基金為代表,北京、廣州、武漢、蘇州等多地也都成立了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總規模已超千億元。未來,隨著“全國低空交通一張網”的逐步完善以及各地政策與資金的持續支持,我國低空經濟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投資機會 前期基建與航空器制造率先受益
天風證券表示,2025年低空板塊有望受益于主機廠排產及取證持續加速,疊加目前低空飛行器訂單的高景氣,下游公共政務等低空飛行器需求方向或存在較大彈性。同時,低空經濟政策端再迎利好,有望觸發政策、技術、訂單三維共振。
對于具體投資標的,天風證券建議關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雷達企業納睿雷達、四創電子、航天南湖、國睿科技;空域管理:萊斯信息、四川九洲;導航:中科星圖、海格通信。飛行器制造方面,關注動力:宗申動力、臥龍電驅;碳纖維:中航高科、光威復材;傳感器:司南導航、芯動聯科、睿創微納、國科天成;整機:萬豐奧威、中直股份、航天電子、縱橫股份、億航智能、中無人機。此外,飛行器運營關注中信海直、西域旅游。
東吳證券認為,在投資機會的篩選上,前期基建與航空器制造是投資的關鍵方向。關注政策引導的機場基建、空域管理和飛行數智化等前置基建保障。此外,eVTOL產業鏈的整機或零部件供應商也有潛在的入局機會,特別關注高壁壘且國產化率低的航空產業鏈相關標的。建議關注以下低空經濟產業鏈相關標的:eVTOL廠商:萬豐奧威;無人機廠商:縱橫股份;直升機廠商:中直股份;基礎設施服務商:中科星圖、萊斯信息、四創電子、四川九洲;通航運營:中信海直;交通規劃:深城交。
宗禾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