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高鴻被中審亞太所“甩了” 公司股價24日跌停
“正值2024年年報審計期間,原擬聘用的審計機構中審亞太所卻宣布終止合作。”“處于庭外重整期還面臨重大訴訟、信披違規遭調查、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等風險。”上述公告一經發布,ST高鴻(000851)股價24日跌停。
財報被“非標” 股票“戴帽”
2月21日,ST高鴻披露公告稱,公司于2月20日收到中審亞太所發來的《終止合作通知書》,由于原擬聘2024年度審計機構中審亞太所人員及時間安排原因,無法按期完成審計工作,中審亞太所決定終止與公司2024年度審計工作的合作。
就在前一年度,因涉及重大訴訟、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等事項,ST高鴻2023年度財報被中審亞太所出具“非標”意見。
今年2月,常州中院對2022年常州9起案件作出二審判決,涉案相關方南京慶亞被判向常州實道返還相應資金及利息,ST高鴻、高鴻科技、江蘇凱旋共同對南京慶亞不能清償部分的50%向常州實道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ST高鴻稱,此次二審判決結果預計將導致公司2024年度產生不超過1.6億元的共同賠償損失,相應將減少公司2024年利潤不超過1.6億元。此次二審判決結果還將導致案件所屬年度2021年收入、成本進行相應會計差錯調整。公司已就2022年常州9起案件向江蘇高院提交《再審申請書》等相關材料。此外,最新公告顯示,原告光大銀行南京分行與被告高鴻鼎恒、ST高鴻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一審判決已生效。根據一審判決,公司后續面臨被執行6088.98萬元,本訴訟將導致公司2024年利潤減少59.04萬元。
由于公司2021年至2023年度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扣非前后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2023年度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于2024年5月6日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重整之路坎坷
一系列訴訟、立案調查的背后,是公司經營的不振。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ST高鴻資產總額為68.87億元,負債總額為35.96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2.21%。
公司董事會于2024年4月表示,將積極尋求政府和股東支持。ST高鴻表示,已啟動剝離低效資產,回收資金,增強資產的流動性,提升公司盈利能力。2024年8月,ST高鴻披露公告稱,公司已按照相關規定向貴陽市破產管理人協會提請庭外重組備案,擬引入符合條件的實力雄厚的投資人,通過投資人提供產業協同、業務資源、資金扶持等方面支持。
然而,上述重整之路卻非一帆風順。因前述2022年常州9起案件敗訴,公司主要募集資金賬戶已被凍結,截至目前,公司銀行賬戶已實際被常州中院劃扣1.076億元。
ST高鴻稱,被劃扣的募集資金賬戶資金原擬用于公司 “車聯網系列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鑒于公司已啟動重整工作且正處于庭外重組階段,目前公司自有資金較為緊張,“車聯網系列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投入受到較大影響,較原計劃已有延遲,面臨重大不確定性。最新公告顯示,公司正在積極、有序地推進招募及遴選庭外重組投資人、債權申報與審核、審計及評估等相關工作。24日,ST高鴻股價開盤后走低,收盤封住跌停。
正值2024年年報審計期間,原擬聘用的審計機構卻宣布終止合作,公司是否已另行接洽審計機構?是否存在導致公司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經審計年度報告從而退市的風險?公司股價盤中跌停,是否受審計機構終止合作消息的影響?大股東方面及地方政府是否拿出切實方案幫助公司解困?帶著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記者向ST高鴻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公司并未回復。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