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出現回暖跡象,工銀瑞信醫藥基金長跑實力卓越
醫藥行業已經經歷了長達近三年的挑戰期。券商數據顯示,2024年A股市場醫藥板塊整體處于震蕩回調狀態,醫藥生物行業明顯承壓。
步入2025年,國產開源AI大模型DeepSeek一經發布便引爆全球資本市場,各行各業宣布紛紛接入,一場深刻的科技變革正悄然展開。對于醫藥行業來說, AI在生成式病歷、導診、輔助診斷等某些細分醫療場景的應用能夠改善工作流和提高效率。
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步復蘇,在政策紅利與創新加速的雙重推動下,我國醫藥行業的公司業績開始顯現出回暖的跡象,2025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轉折點。
醫藥行業處于低位,政策持續推動下業績回暖趨勢明顯
1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該意見涉及五大方面和24條改革措施,強調了深化監管全過程改革、構建全國統一市場、以及提高全球競爭力等關鍵任務。這一政策背景無疑為我國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的轉型鋪設了堅實的基石。
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國內醫藥生物企業展現出穩健的發展態勢和強大的競爭力。最新數據顯示,至2024年底,國內共有48個創新藥和65個創新醫療器械獲得批準上市,中國在研新藥數量躍升至全球第二,并有多款國產創新藥成功進軍國際市場。
1月9日,國家醫保局還召開了支持創新藥發展的企業座談會,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創新藥的支持力度,下一步會出臺一系列更有力度的政策。真正有臨床價值的創新品種有望快速脫穎而出,體現對真創新、高水平創新的支持。
業績預告符合預期,市場需求有望持續增長
從近期公布的業績預告來看,大部分創新藥公司收入符合預期,不少公司實現扭虧為盈或大幅減虧,部分優質公司已有較好的“性價比”。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的深市醫藥生物行業的回暖趨勢尤為明顯。深市255家醫藥生物行業公司在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690.76億元,凈利潤達到722.58億元。其中,近四成的公司實現了盈利同比增長,48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0%,19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更是超過100%,醫藥生物行業的潛力正在不斷釋放。
而從研發角度來看,在政策扶持和研發成色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國產創新藥取得跨國藥企認可授權的事件日益增加,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產品做到同類最佳,中國創新藥企業出海的道路也越來越順暢。數據顯示,至2024年底,國內共有48個創新藥和65個創新醫療器械獲得批準上市,中國在研新藥數量躍升至全球第二,并有多款國產創新藥成功進軍國際市場。
隨著國內市場不利因素的逐漸消退、政策的持續發力、醫院招標的回暖、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以及外部環境的改善,國內醫藥生物企業正展現出穩健的發展態勢和強大的競爭力。
打造多元產品線,工銀瑞信醫藥基金長跑實力卓越
當前,醫藥行業正處于大幅下行后的低谷期,整體預期或已有所降低。然而,這或為投資者提供了以較低成本布局優質資產的機會。從外在需求角度來看,作為社會保障的重要環節,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醫藥行業具備中長期的配置價值。從內在角度來看,國內的創新藥、創新器械已有長足的進步,企業的內在價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低位時機”或是醫藥行業投資的較佳入場時期。
工銀瑞信是行業較早在醫藥行業布局的基金公司。長期業績優異的背后,離不開工銀瑞信醫藥投研團隊持續深耕研究。團隊主要成員均為科班出身,具備醫學、藥學臨床背景,以趙蓓、譚冬寒為代表的中生代基金經理有十年以上從業經歷,擅長從細分子行業里面,找到具有產業特征的趨勢性機會。
除主動管理基金外,工銀瑞信也布局了被動產品跟蹤中證創新藥和科創生物醫藥指數,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長期業績方面,在晨星截至2024年末的業績榜單中,工銀前沿醫療股票A、工銀養老產業股票A、工銀醫療保健股票等3只醫藥主題基金近7年業績同類排名基金前十(2/53、4/53、6/53)。5年期業績同類榜單中,工銀養老產業股票A和工銀前沿醫療股票A兩只產品也分別高居7/74、8/74,充分體現了穿越周期的醫藥主動投資能力。此外,工銀前沿醫療股票A、工銀醫療保健股票、工銀醫藥健康A、工銀養老產業A等多只主動權益醫藥基金近5年、成立以來均大幅跑贏業績比較基準,取得良好的業績回報。
工銀瑞信醫療保健團隊負責人、化學制藥研究總監、基金經理譚冬寒近期在一次渠道活動中表示,在政策更加積極、設備采購上拐較明確的背景下,對2025年保持樂觀,創新藥、醫療設備等細分領域或迎來邊際改善,可尋找結構性機會,行業性beta可期,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機遇。作為在醫藥主動投資領域具備顯著優勢的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后續將持續提升對市場行情的精準判斷和對行業及投資標的的研究能力,努力為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來源:證券之星
數據說明:
1. 同類排名數據來源于晨星中國,數據截至 2024年12月31日。
2. 工銀前沿醫療股票A近七年、近五年居同類2/53、8/74,同類基金指中國開放式基金-行業股票-醫藥;工銀前沿醫療股票A成立于2016年2月3日。趙蓓自成立至今擔任本基金基金經理。該基金2019年-2024年各年度、自成立以來、過去五年凈值增長率分別為69.29% 、98.96%、11.74%、-21.18%、-8.06%、-14.85%、163.10%、37.17% ,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25.01% 、40.64%、 -8.47%、-17.35%、-9.04% 、-9.34%、9.36%、-12.26%。數據來源于基金定期報告,2019-2024各年度數據來源于各年度年報、季報,自成立以來、過去五年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
3. 工銀養老產業股票A近七年、近五年居同類4/53、6/74,同類基金指中國開放式基金-行業股票-醫藥;工銀養老產業股票A成立于2015年4月28日。趙蓓自成立至今擔任本基金基金經理。該基金2019年-2024年各年度、自成立以來、過去五年凈值增長率分別54.34%、88.85%、16.33%、-21.34%、-8.44%、-12.24%、33.30%、38.85%,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19.67%、20.27%、-8.94%、-15.22% 、-7.59%、3.81% -26.52%、-10.94%。數據來源于基金定期報告,2019-2024各年度數據來源于各年度年報、季報,自成立以來、過去五年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
4. 工銀醫療保健股票近十年、近七年居同類1/14、6/53,同類基金指中國開放式基金-行業股票-醫藥;工銀醫療保健股票成立于2014年11月18日。趙蓓自成立至今擔任本基金基金經理。丁洋自2023年5月5日至今擔任本基金基金經理。該基金2019年-2024年各年度、自成立以來、過去五年凈值增長率分別60.82%、77.23%、9.93%、-20.15%、-5.68%、-17.40%、127.90%、21.22%,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26.27%、43.17%、-9.40%、-18.63%、-9.89%、-10.46% 、19.12%、-14.85%。數據來源于基金定期報告,2019-2024各年度數據來源于各年度年報、季報,自成立以來、過去五年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
5.工銀醫藥健康A成立于2018年7月30日。譚冬寒自成立至今擔任本基金基金經理。該基金2019年-2024年各年度、自成立以來、過去五年凈值增長率分別71.64%、93.45%、 4.51% 、-20.88%、-11.27%、-19.95%、82.64%、13.6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25.88%、39.19%、-10.43%、-15.83%、-10.05%、-9.50%、-17.39%、-14.58%。數據來源于基金定期報告,2019-2024各年度數據來源于各年度年報、季報,自成立以來、過去五年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
風險提示:
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工銀前沿醫療A、工銀醫療保健、工銀醫藥健康A、工銀養老產業A為股票型基金,預期收益和風險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工銀醫療保健主要投資于醫療保健行業股票,其風險高于全市場范圍內投資的股票型基金。工銀醫藥健康A投資港股通投資標的股票,需承擔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疬^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投資基金前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產品情況、費率結構、各銷售渠道收費標準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基金投資須謹慎。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