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競爭日漸白熱化 兩大光伏巨頭就專利糾紛“互掐”
光伏市場兩大巨頭的專利糾紛正在持續升級。在2月11日天合光能(688599)對阿特斯(688472)發起訴訟索賠10.58億元后,阿特斯于次日回應稱,上述索賠缺乏事實和法律上的依據。
天合光能索賠逾10億元
2月11日,天合光能發布關于公司提起訴訟事項的公告稱,公司就阿特斯、常熟阿特斯侵害公司發明專利“太陽能電池模塊”(下稱“專利1”)及“太陽能電池及其制造方法”(下稱“專利2”)的專利權糾紛向江蘇高院提起訴訟。
天合光能認為,兩被告未經原告許可實施上述兩項專利,嚴重侵害了公司的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了經濟損失。公司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共同賠償因其對于公司兩項發明專利的侵權行為給原告造成的損失共計10.58億元,并承擔案件涉及的維權合理支出及訴訟費用。
阿特斯回應稱“缺乏依據”
不過,對于天合光能的指控,阿特斯并不認可。阿特斯于次日發布公告回應稱,公司對上述兩項涉案專利做過較為充分的研究分析,認為有較強的證據可以證明這兩項專利應屬無效,且公司產品和工藝也并不侵犯該兩項專利。天合光能基于該兩項專利向公司及常熟阿特斯合計索賠超過10億元,缺乏事實和法律上的依據。
阿特斯表示,此次訴訟涉及的兩項專利為天合光能于2024年從上饒新源越動(受讓自韓國LG公司)受讓取得的兩項涉案專利。針對專利1,天合光能曾于2024年5月以涉嫌侵犯專利權為由,對常熟阿特斯的部分光伏組件產品向上海洋山海關提出了扣貨申請。經常熟阿特斯提出放行申請并說明不侵權理由后,貨物順利通關放行。針對專利2,天合光能于2024年10月就該專利2對應的美國同族專利,在美國特拉華州聯邦法院起訴了公司在美國的全資子公司,并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起了337調查。目前案件已暫時中止,等待ITC的裁決。
此外,常熟阿特斯已向國家專利局正式提交了上述兩項專利的無效宣告請求,目前正在審理中。
阿特斯表示,由于天合光能在2024年5月申請海關扣貨之后一直未在法院起訴,常熟阿特斯遂于2024年11月向蘇州中院提交了針對專利1、專利2的確認不侵害專利權之訴,上述案件已獲受理。此外,公司已在蘇州中院起訴天合光能侵害阿特斯的兩項專利權,在該兩個案件中公司要求天合光能停止侵權,并向公司合計賠償1億元。目前這兩個案件仍在進行中。
光伏行業利潤承壓
天合光能的巨額訴訟背后,是光伏行業近年來的供需失衡造成的利潤率下滑。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多晶硅價格平均下滑超過35%。相對而言,硅片價格跌幅超過45%,電池片與組件的價格下滑幅度超過25%。
天合光能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虧損32億元到38億元,扣非凈利潤預虧50億元到56億元。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受光伏組件價格持續下降的影響,組件業務盈利能力下滑,導致全年經營業績出現虧損。同時,公司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對業績有一定影響。
而阿特斯在面對光伏業務利潤收窄的情況下,選擇憑借儲能業務維持住了盈利水平。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341.8億元,凈利潤19.5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光伏業務方面實現組件出貨22.9GW,較2023年同期小幅增長;儲能業務方面,公司大型儲能產品出貨4.4GWh,其中第三季度出貨1.8GWh,出貨量和單位凈利潤均創單季歷史新高。
對于此次合計10.58億元賠償金額的具體測算依據,為何天合光能在2024年已就專利問題與阿特斯產生糾紛,卻直至2025年才發起訴訟?公司是否有意尋求訴訟之外的途徑,包括和解、共同開發合作等解決上述糾紛?對此,《大眾證券報》記者向天合光能發去采訪提綱,但公司在回復中并未給出明確答復。
對于此次涉及的訴訟事項,阿特斯證券部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將積極應訴并采取相關法律措施,通過合法途徑切實維護公司權益。”
光伏行業專利訴訟頻現
對于此次阿特斯給出的“不侵權”證據,上海市信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敬國律師告訴《大眾證券報》記者:“洋山海關對貨物的順利通關放行不能直接作為貨物未侵犯專利權的絕對證據。海關的放行主要基于阿特斯提供的不侵權理由和相關說明,但這并不等同于法院對專利侵權問題的最終認定。專利侵權的認定需要通過司法程序,由法院根據技術比對、證據審查等環節最終確定。”
至于天合光能主張的超10億元賠償金的認定,趙敬國律師表示:“這一金額反映了天合光能對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的估算,但最終需由法院根據具體證據和法律規定進行認定。”
事實上,此次兩大光伏行業巨頭就專利展開的訴訟并非業內首例。僅在今年1月,晶科能源便在江西南昌對隆基綠能發起專利侵權訴訟;隆基綠能隨即于1月21日在美國對晶科能源提起反訴,指控其侵犯TOPCon技術專利。2月11日,隆基綠能在山東對晶科能源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要求晶科能源立即停止制造、銷售及許諾銷售涉嫌侵權的產品。
“光伏行業的專利侵權訴訟較為頻繁。2024年至今,全球光伏行業已發生超過10起專利訴訟,涉及隆基、晶澳、正泰等企業。”趙敬國律師分析認為,“這種頻繁的訴訟反映了光伏行業技術競爭的激烈程度以及企業對核心技術的爭奪。根據目前的信息,雙方均表現出較強的維權決心,但庭外和解仍存在可能性。一方面,訴訟周期長,可能給雙方帶來較大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另一方面,雙方均為行業頭部企業,和解可能有助于避免進一步的市場動蕩和聲譽損失。”
此外,趙敬國律師表示,在光伏行業,技術快速迭代和市場競爭加劇使得知識產權保護尤為重要。中國在電池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全球比重較高,但專利質量與有效性仍存在爭議。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