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成真空:受益真空鍍膜設備國產化進程

匯成真空(301392)是行業領先的真空鍍膜設備企業,主要產品為真空鍍膜設備以及配套的工藝服務支持,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屏幕顯示、光學鏡頭等消費電子領域,航空、半導體、核工業、工模具與耐磨件、柔性薄膜等工業品領域,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領域。2018年至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歸母凈利潤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9.81%和28.44%;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31億元和0.65億元,分別增長10.99%和22.31%。
高端真空鍍膜設備國產化率低,國產化需求迫切。真空鍍膜是一種在高度清潔的真空環境中,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直接在材料表面沉積薄膜的技術。根據Mordor Intel ligence數據,2020年全球物理氣相沉積(PVD)設備市場規模為193.5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259.3億美元,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8.9%,呈穩步增長趨勢。驅動力主要為:全球消費電子產業、半導體、光學元器件、光伏產業等行業生產規模持續擴張;高端設備國產化替代需求迫切,真空鍍膜應用廣泛,從較為傳統的五金、塑膠、建筑應用等裝飾膜產業至光學光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太陽能光伏、新能源動力電池、醫療器械等功能膜戰略新興產業均有應用。高端、核心真空鍍膜技術是解決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卡脖子領域的關鍵環節之一。在全球市場上,高端真空鍍膜設備市場主要被應用材料、愛發科、德國萊寶等跨國公司占領,國產化率仍較低;同時,海外對我國高端真空鍍膜設備的出口有一定限制,國產化迫切,有望催化需求進一步提升。
公司真空鍍膜技術從低端到高端應用持續突破,有望充分受益高端鍍膜設備國產化契機。公司以真空鍍膜技術及成膜工藝為核心,已掌握蒸發鍍膜、磁控濺射鍍膜、離子鍍膜等多種鍍膜技術,成立以來從塑膠、五金、眼鏡等產業,逐步延伸至汽車、智能手機等市場空間更大、技術要求更高的消費領域及光伏、半導體等工業領域。當前公司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已具備光刻掩膜版鍍膜設備的生產能力,且正在加強光學鍍膜技術、柔性鍍膜和半導體鍍膜等技術的研發。目前,公司在真空鍍膜市場的競爭者主要為跨國企業,如美國應用材料、德國萊寶等,公司產品與海外進口產品在主要性能、參數上基本相當,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在高端鍍膜設備國產化需求迫切的背景下,公司有望把握契機充分受益。
公司積極布局新興產業、拓展新的業務增長空間。在消費電子領域,憑借較強的研發能力及產品性能,于2017年成為富士康的供應商,2018年進入蘋果、捷普的供應鏈。汽車智能駕駛方面,與比亞迪、麥格納等客戶形成合作。工業品應用方面,與靖江港口等客戶在飛機前擋玻璃、光刻掩膜版等領域形成合作;公司未來也重點加大了對新能源領域的資源投入,包括目前已推向市場的PVD銅箔復合集流體應用設備等。
公司IPO募投項目將進一步擴充產能,加強技術研發。公司IPO共募集資金3.05億元,募投項目包括: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用于設備產能擴張、真空鍍膜研發中心項目用于光學鍍膜、柔性鍍膜、半導體鍍膜等領域研發。公司產能增加的同時提升研發實力,為高端真空鍍膜設備需求增長做好準備。
國信證券表示,公司已掌握多種鍍膜技術,可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有望充分受益高端真空鍍膜設備國產化。預計2024年至2026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69億元、7.07億元、10.0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0%、24.2%、42.8%,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89億元、1.24億元、1.8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1%、38.9%、52.7%,對應EPS分別為0.89元、1.24元、1.89元。公司一年期合理估值為74元/股—81元/股(對應2025年PE估值60倍—65倍),首次覆蓋給予“優于大市”評級。
國金證券表示,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真空鍍膜設備廠商,深耕真空鍍膜設備領域十余年,具備完整的設備研發和配套工藝服務支持能力。預測公司2024年至2026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75億元、1.28億元、1.80億元,EPS分別為0.75元、1.28元、1.80元。給予公司2025年65倍PE估值,對應目標價格為83.2元/股。首次覆蓋,給予公司“買入”評級。記者 劉希瑋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