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股扎堆披露退市風險警示 年報披露期投資者需規避績差股
隨著2024年年報披露季的來臨,市場對績差股的擔憂再度升溫。近期,因年報預告后發布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數量突然增多。業內認為,這一現象主要與新退市規則的實施有關,其中主板公司營業收入標準提高到3億元,直接增加了可能觸發退市風險的公司數量。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應高度警惕績差股的風險,避免陷入投資陷阱。
2025年1月1日,“退市新規”正式實施,其核心內容覆蓋了交易類、財務類、規范類和重大違法類等多維度的強制退市指標,同時對分紅不達標的企業設立ST警示標準,并創新豁免機制。
27日,*ST美訊宣布股票將于2月10日終止上市暨摘牌。此外,神霧節能2024年預虧1000萬元至2000萬元,公司可能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錦港預計2024年凈虧損54億元至64億元,同樣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花王預計2024年凈虧損5.78億元至8.59億元,公司股票也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此前,包括*ST九有、南國置業、傳智教育等在內的多家公司均發布了退市風險警示公告。這些公司中,有的因為連續虧損,有的因為財務指標觸及退市標準,還有的因為信息披露違規等問題面臨退市風險。投資者認為,這一現象的出現,反映了當前A股市場對上市公司財務健康度的嚴格要求,以及退市制度的嚴格執行。
27日,華泰證券一資深投顧向《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自啟動退市改革以來,A股市場的退市力度明顯增強。這次被稱為‘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加速了市場生態的優化。”
“對于投資者而言,面對退市風險股的扎堆披露,需要高度警惕市場風險。一方面,投資者應密切關注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和年報成績單,及時了解公司的經營及財務狀況;另一方面,投資者應理性分析市場信息,避免盲目跟風炒作,以免陷入投資陷阱。”該投顧建議道。
需要提及的是,盡管部分公司發布了退市風險警示,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一定會退市。根據規定,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仍有一年時間可以改善經營、提高質量,化解退市風險。
投資策略上,申港證券投資策略分析師徐廣福表示,從一個較長期限來說,退市制度常態化是大勢所趨,存量上市公司的數量經過之前的高歌猛進之后,或許會趨于一個相對均衡的區間。市場“炒新、炒小、炒差”的風格或許還會不時出現,整體上市場的波動性呈現下降的趨勢。隨著機構投資者的不斷壯大,以及“耐心資本”的增長,監管推動強制分紅的決心不變,價值投資理念的進一步推廣,紅利投資策略依然會有廣闊的增長空間。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