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財險涉數據不真實等領“百萬罰單”,管理層動蕩與業績壓力并存
證券之星 趙子祥
近日,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安財險”)收到一則百萬級罰單,違法違規事項中的“數據不真實”案由引發關注。
證券之星注意到,華安財險年內曾多次被罰,涉及總行到各分支機構,累計罰金超過500萬。此外公司業績持續低迷,尤其是今年第三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5.62億元,凈利潤-1032萬元。
與此同時,頻繁的高管更替和管理層缺位,也讓公司在合規性和穩定性方面的短板暴露無遺。
又現罰單風波
12月16日,深圳金融監管局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華安財險因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并且存在數據不真實的行為,被罰款100萬元。
此外,時任華安財險健康險事業部副總經理的廖飛舟也因在此次違規事件中負有責任,被警告并罰款14萬元。這次處罰再次揭示出公司在合規性方面的巨大問題。
證券之星注意到,華安財險近年來收到的罰單較多。2024年年初至今,華安財險因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手續費、編制虛假財務資料、員工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已累計收到超15張罰單。
僅在今年3月,華安財險就因未代扣代繳車船稅而被罰款287.604萬元。此外,公司還因未按車輛實際使用性質進行承保、利用開展保險業務為其他機構謀取不正當利益等行為,屢次觸犯監管紅線。
這些違規行為暴露了華安財險在核心業務操作、日常管理以及合規性方面的重大漏洞。屢屢被罰的背后,也暴露出公司在面對頻繁的監管壓力和高額罰款時,依然未能通過改進管理和內控體系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高層頻動蕩
除了合規問題,華安財險在過去一年中的高層動蕩同樣讓外界對其未來前景充滿疑慮。
證券之星注意到,2023年,華安財險的原總裁童清辭職,隨即由李云煥臨時接任。在李云煥的領導下,華安財險雖然在今年獲得了總經理任職資格,但其董事長一職始終處于空缺狀態。
董事長職位的長期空缺使得公司的戰略決策缺乏高層統一的指引,管理層的領導力嚴重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華安財險的高層變動并不止于總裁和董事長。2024年,公司的副總裁職務經歷了大幅度精簡,副董事長徐軍被免職,原副總裁于鳳仁、劉培桂也在最新的公開信息中消失。
原常務副總裁、首席投資官及財務總監張學清雖然保留副總裁職務,但已失去多個重要職務。這些人事變動使得公司的決策層和執行層都面臨著極大的不穩定性。
管理層頻繁更替的背后,反映了華安財險內部治理結構的脆弱性。在關鍵時刻,董事長職位的空缺和高管的不穩定,給公司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公司面臨諸多外部壓力,如日益嚴峻的合規要求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領導層的缺位或將使得華安財險的戰略執行力受到影響。
財務現困境、償付能力不足
華安財險的財務狀況近幾年持續惡化,特別是在2023年,華安財險首次出現了巨額虧損,虧損金額達到10.95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投資失誤,尤其是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損失。
2023年,華安保險曾對持有的碧地債計提減值金額達2.03億元,問題便出在碧桂園房產債上的投資失誤。
證券之星注意到,2024年上半年,華安財險的業績有所回暖,保險業務收入達到78.72億元,凈利潤為8259.45萬元。
然而,從單季度來看,第二季度華安財險卻再次陷入虧損,虧損金額為7419.38萬元,顯示出其財務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與此同時,華安財險的償付能力仍然較為脆弱。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91.26%,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2.93%。這兩個指標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尤其是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
此外,根據華安財險2024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截至三季度末,華安財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14.34億元,同比下滑14.9%;凈利潤0.72億元。其中,三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5.62億元,凈利潤-1032萬元。
在業績虧損和高額罰單的處境下,公司不僅需要在合規性上進行整改,更需要通過增強資本實力和優化投資結構來改善財務狀況,否則其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很可能導致公司面臨更大的風險暴露。(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趙子祥)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