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商業化困局:被貼負面標簽,用戶增長停滯,生活方式電商發展受限
近日,小紅書被曝出將商業化、社區、電商的算法部門進行了整合,新成立應用算法部。證券之星注意到,今年以來,小紅書的組織架構已經歷了多輪調整,且人員震蕩明顯。
組織架構頻繁調整的背后,反映了小紅書在商業化進程中的困境。盡管公司通過推出“生活方式電商”戰略,試圖打破對廣告業務的依賴,但該戰略使得公司的電商業務難以拓展至更廣泛的消費品類。與此同時,用戶增長放緩也對其電商業務的發展帶來挑戰。如何在保持內容特色的同時,實現電商的商業化進程,成為小紅書亟待解決的問題。
組織架構頻繁調整,大幅裁員
據雷峰網報道,小紅書本次新成立的應用算法部由社區技術部負責人夏侯兼任,向小紅書技術副總裁風笛匯報。
證券之星注意到,不僅是技術部門,公司的電商運營部也經歷多輪調整。今年5月,小紅書獨立的買手運營、商家運營業務剛合并組成電商運營部,為電商二級部門。
時隔不久,公司電商二級部門電商運營部的組織架構于6月底再次出現調整。本輪調整后,電商運營團隊不再由一人負責,而是由多位負責人共同管理。其中行業商家組、買手組、美奢服商業化以及新成立的KA(Key Account)組各由1名負責人進行管理。
隨后,小紅書的職級體系也進行了較大改革。今年8月,小紅書宣布即日起不再設置R(專家崗)序列,并簡化管理層級,對各級管理者采取任命制。據悉,職級體系調整后,薪酬更直接地掛鉤工作難度,獎金掛鉤工作結果。業內人士分析,小紅書此舉將激勵和職級晉升解綁,可以更及時充分地激勵拿到結果的人才。
除了組織架構調整之外,公司啟動了大規模裁員。7月4日,據多家媒體報道,小紅書電商產品部門、商業化部門以及社區技術部門等多個部門開啟裁員,主要聚焦于績效在3.5以下的員工,裁員比例或高達20%-30%。
從“種草”到“賣貨”,商業化困局難解
市場猜測,小紅書組織架構頻繁調整和裁員背后,與公司商業化進程不順有關聯。
公開資料顯示,小紅書成立于2013年,以“種草”為核心,通過用戶分享和社區互動,構建了“種草到拔草”的消費閉環。作為內容平臺,小紅書主要以展示廣告、品牌合作等形式進行變現,因此公司的營收主要以廣告業務為主。據廣發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小紅書80%的營收源于廣告業務。
為擺脫對廣告業務的依賴,尋求更廣的商業變現,小紅書近年來開始大力發展公司的電商業務。
證券之星注意到,成立初期,小紅書便向電商領域進行嘗試,但成效并不顯著。公司于2014年推出“福利社”自營電商平臺,主營護膚、彩妝、時尚等類目。隨后在2022年推出“小綠洲”平臺,專注于戶外運動品類,包括露營等戶外運動相關用品,以滿足市場和用戶的需求。
不過,上述兩個自營電商平臺均在2023年被關閉。對于“小綠洲”的關閉,小紅書稱未能實現最大化滿足用戶戶外需求的預期目標,而對于“福利社”的關停,公司則表示集中資源和力量,服務更多買手、主理人、商家和品牌在電商的發展。
彼時,因董潔在小紅書上以“分享式”和“種草式”的直播風格出圈‌,公司借機提出 “買手電商”,即以買手(包括主理人、商家、創作者等)電商為核心的模式,以打造平臺差異化。
實際上,買手(包括主理人、商家、創作者等)本質上依然是帶貨主播,只不過他們篩選出與自身標簽和粉絲調性相符的商品,最終通過筆記或直播等方式將商品推銷給消費者。
盡管小紅書大力發展電商業務,但公司以廣告業務為主的營收結構短期難以改變。數據顯示,2023年,小紅書營收為37億美元(約270億人民幣);凈利潤為5億美元,是首次實現盈利。其中,公司來自廣告收入的占總營收近80%。
證券之星注意到,今年7月,小紅書將“買手電商”的概念調整為“生活方式電商”--讓用戶在小紅書買到的,不僅是好產品,也是一種向往的生活。有分析指出,從買手電商到生活方式電商,小紅書給人的感覺始終搖擺不定,根源就在于“既要又要”的心態,公司既想保持內容屬性的基因不變,又想把電商業務請進來。
不過,小紅書所提出的生活方式電商并非適合所有品牌和品類。據相關媒體統計,在小紅書Focus30店播榜上,基本是家具、美護、服飾、彩妝、包包、美容儀、健康食品等品類,且都是中高端的小眾創業品牌。在這種情況下,小紅書的電商業務難以拓展至更廣泛的消費品類,尤其是價格較低且競爭激烈的大眾消費品。
結合數據來看,11月中旬,小紅書發布了生活方式電商的首個雙11戰績。其中,單場破百萬店播直播間數量同比增長850%,千萬級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40%,單場成交破千萬買手數量同比增長360%。看似公司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實際上,與淘寶天貓等頭部平臺相比,破千萬的規模,只能算小商家。據淘寶直播雙11戰報顯示,截至11月11日,淘寶共有119個直播間成交額破億。
從商業模式上分析,小紅書目前通過內容吸引用戶進而推動商業化,試圖完成“導流-種草-賣貨”的閉環。但實際情況則是不少用戶在小紅書被種草后,轉向淘寶、京東等其他電商平臺去購買商品。淘寶和天貓的流量中,至少有20%來自小紅書的推薦。換言之,小紅書在“種草”過程中成功吸引了用戶,卻未能形成完美的購買閉環。
DAU增長放緩,被貼負面標簽
電商業務的發展依賴于持續增長的用戶基礎和高黏性的流量。證券之星注意到,作為成立超10年的平臺,小紅書用戶規模的增長正在放緩。
據悉,小紅書的日活躍用戶數(DAU)自2023年初突破1億后,便定下了年底DAU達1.4億的目標,但公司年底DUA為1.06億,未達預期。截至2024年6月,小紅書DAU為1.2億,仍未達到此前定下目標。
進一步研究發現,小紅書的流量分配主要在美妝、時尚、出行等領域,具有明顯的偏向性。其中,小紅書在美妝和時尚領域的流量份額分別為18%、17%,出行(包括本地生活和旅行)占比約為15%,美食和知識類內容占比則在10%-12%之間。因此,小紅書的用戶群體主要以女性為主,占比高達七成。
用戶群體的單一限制了小紅書的市場滲透,使其難以成為像抖音這樣的“全民型”平臺。相比之下,快手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顯示,其DAU突破4億,而抖音的DAU在上半年已經突破7億。
不僅如此,近年來,小紅書也被貼上了“焦慮販賣機”“負能量集散地”的標簽。公司也多次被曝虛假宣傳、買賣賬號、花錢打榜、過度推廣等負面新聞。不少網友吐槽,在被大量廣告信息充斥下,小紅書早已變味,由種草變成了割韭菜。

用戶規模增長趨緩則意味著小紅書的新增流量相對有限,這給公司電商業務的發展帶來挑戰。(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李若菡)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