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賭失敗的摯達科技再戰港股:深綁比亞迪仍陷虧損,現金流持續“失血”
11月28日,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摯達科技”)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這是繼今年2月29日遞表失效后,摯達科技又一次推進上市進程。
證券之星注意到,自2022年收入飆升后,摯達科技的營收開始“退坡”,其虧損也日益加劇。這背后,除成本高企外,摯達科技的議價能力受制于人,且為保持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一哥”的位置,公司還選擇降價來搶占市場。由于未能達成業績對賭,摯達科技創始人黃志明還承擔著業績補償款項的壓力。
證券之星注意到,新能源車龍頭比亞迪(002594.SZ)與摯達科技淵源頗深。除了入股摯達科技,比亞迪還以真金白銀支持公司業務,2022年以來穩坐第一大客戶的位置。但即便有比亞迪的雙重支持,摯達科技依舊無法扭轉虧損頹勢。在需求波動及擴產的影響下,摯達科技的產能利用率變動較大,截至今年9月已低至51%,同時資金承壓的難題也亟待公司解決。
虧損持續加劇
招股書顯示,摯達科技成立于2010年11月25日,黃志明通過直接及間接的方式持股48.03%。摯達科技以向汽車制造商及用戶提供智慧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為切入點,開發了由產品、服務及數字化平臺構成的“三位一體”電動汽車家庭充電解決方案,公司收入主要來自電動汽車充電樁和配件的銷售及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往績記錄期間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銷量及銷售額計,摯達科技在中國排名第一。其在中國已累計出貨110萬臺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占有率達15.6%。
數據顯示,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下稱“報告期”),摯達科技分別錄得營收約3.58億元、6.97億元、6.71億元和4.4億元。2023年及今年1-9月,其營收分別同比下滑3.78%、9.41%。
同時,摯達科技的虧損也在不斷加劇,各期凈虧損分別為2332.2萬元、2514.7萬元、5811.6萬元和1.19億元。

持續的虧損一方面來自于毛利率的波動。報告期內,摯達科技毛利率分別為26.4%、20.4%、20.5%、17%,呈現波動下滑的趨勢,更在今年三季度末跌破20%。摯達科技表示,毛利率的下降趨勢主要受市場競爭激烈所推動,特別是領先汽車制造商的采購金額大及行業影響力大,有能力通過談判獲得更低的價格。
另一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保持領先地位,摯達科技也試圖通過降價以擴大市場份額。摯達科技稱,該做法導致價格下降和銷量增加,而我們的總收入亦受到影響。作為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在此階段保持韌性,擊退競爭對手,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一旦競爭格局趨于穩定,我們將集中精力提高毛利率。
除毛利率走低外,銷售成本及經營開支增加也壓縮了利潤空間。報告期內,摯達科技的銷售成本分別為2.63億元、5.55億元、5.33億元及3.65億元,占同期收入的73.63%、79.62%、79.49%及82.97%。經營開支包括研發、一般及行政和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9304.2萬元、1.55億元、2.05億元及1.85億元,占同期收入的26.02%、22.29%、30.6%、42.08%。
證券之星注意到,黃志明此前與一眾PG投資者簽訂了對賭協議。其中包含了業績承諾,若公司未能達成截至2023年止三個年度的相應業績目標,黃志明需要向PG投資者支付約3900萬元的業績補償。可惜的是,摯達科技的業績對賭最終告敗。目前,黃志明與PG投資者達成一致,將業績補償推遲至2026年12月31日前。
比亞迪既是客戶又是股東
報告期內,摯達科技客戶中的汽車制造商數目分別為16家、20家、19家及19家。據招股書披露,數量有限的客戶貢獻了大部分收入,其中許多客戶是具有強大談判能力的大型汽車制造商。在摯達科技全部銷售渠道中,來自汽車制造商的收入占比超過7成。
證券之星注意到,汽車制造商的強談判能力還體現在對于付款賬期的拉長。摯達科技各期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分別為2.44億元、5.16億元、4.25億元、3.92億元,占營收的比重達68.36%、74.09%、63.35%、89.13%。在營收增長最快的2022年,摯達科技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的增長已趕超營收增速。同時,其平均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已從2021年的186天增長至今年9月末的233天。
招股書顯示,摯達科技的前五大客戶亦為汽車制造商,各期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2.12億元、4.59億元、4.67億元及2.41億元,收入占比為59.3%、65.8%、69.6%及54.9%,客戶集中度較高。
證券之星注意到,摯達科技的前五大客戶較為穩定,其中客戶B自2022年起一直穩居第一大客戶的位置。報告期內,來自客戶B的收入分別為5474.4萬元、2.67億元、2.15億元及1.01億元,分別占當期收入的15.3%、38.3%、32%及22.9%。2022年,客戶B貢獻的收入是前一年的近5倍,占總收入近四成份額。
2022-2023年及2024年1-9月,摯達科技來自第二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7471.7萬元、1.03億元、5846.6萬元,與客戶B的收入貢獻存在不小差距。
對于客戶B的身份,招股書作出如下披露,系一家上市電動汽車制造商公司,2022年錄得收入約4241億元,且客戶B為公司少數股東。
在摯達科技股東中,2022年2月,比亞迪斥資5000萬元參與了C3輪融資,每股價格為26.38元。截至招股書披露日,比亞迪持股3.55%,其員工跟投平臺創啟開盈持股0.04%。根據財報數據,比亞迪2022年的營收約為4241億元。由此不難判斷,比亞迪即為客戶B。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還安排其員工戴燦擔任摯達科技股東代表監事一職,獲委任日期為2024年2月。同時,戴燦也為創啟開盈的有限合伙人,其持股比例約為6.67%。
產能利用率走低至51%
近年來,摯達科技積極擴充產能,相繼在宣城、安慶及泰國建立了生產基地,其中安慶及泰國生產基地分別于2022年5月、2024年4月開始運營。摯達科技的設計產能也從2021年的21.6萬臺增長至2023年的60.96萬臺。截至今年9月末的設計產能為52.92萬臺,年化設計產能相當于70.56萬臺。
但由于收入主要依賴為數不多的汽車制造商客戶,摯達科技的銷量存在波動風險。報告期內,摯達科技的產品銷量分別約為15.9萬臺、48.48萬臺、31.33萬臺、26.92萬臺。其中,2023年銷量減少了約17.14萬臺,主要是由于汽車制造商客戶基于價格壓力及策略考量調整采購目標所致。具體而言,一名主要客戶將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采購目標價格調至低于摯達科技的預期,導致公司無法中標。不過今年7月,摯達科技與該客戶訂立了新合約。
證券之星注意到,客戶需求減少對摯達科技2023年產能利用率產生了一定影響。報告期內,其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3.3%、128.2%、69.5%及51.1%。2022年,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需求空前激增,故而產能利用率飆升。但在客戶需求波動及拓展制造設施的影響下,摯達科技2023年的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對于今年前9個月產能利用率的進一步下降,摯達科技稱,主要由于產能擴充及季節性影響所致。
具體到各生產基地,宣城工廠各期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3.3%、148.7%、110.2%及89.8%;2022-2023年及今年1-9月,安慶工廠的產能利用率為106.2%、38.5%及29%,下滑幅度較大;泰國工廠截至今年9月末的產能利用率為2.6%。
雖然產能利用率不高,但摯達科技的存貨規模卻在快速增大。報告期內,摯達科技的存貨分別為9522.8萬元、1.38億元、1.53億元、1.57億元。此外,其平均存貨周轉天數從2021年的84天增長至今年9月末的120天。
高企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存貨占用了大量流動資金,摯達科技現金流壓力不減。報告期內,其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9638.8萬元、-1.33億元、-2707.1萬元、-1.05億元。

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負,摯達科技的資金面也不樂觀。截至今年10月末,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607.4萬元,但短期借款卻高達3.71億元,賬面資金已無法覆蓋借款缺口,短期償債承壓。(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陸雯燕)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