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一老一小”,同仁堂中醫教您做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
立冬已至,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加上供暖季的開始,氣候干燥、室內空氣流通性低、室外寒冷、晝夜溫差大等因素導致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近期門診中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數量明顯上升,其中兒科周末門診量環比上浮49%,70%以上具有呼吸道癥狀;60歲以上患者中30%以上具有呼吸道癥狀。

兒童感染 應關注病氣反復
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盧世秀表示,現代醫學認為,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細菌、支原體等引起。從中醫角度來看,秋冬季自然界陽氣收斂、萬物閉藏,肺主呼吸,外合皮毛,氣候寒涼時首先傷肺。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在中醫看來是病氣持久不愈的表現。
何為病氣?病氣是相對人體正氣而言的,正氣是對人體有益的,病氣則是會致病的有害成分,如風寒、寒濕、濕熱、瘀血等。例如,支原體感染易形成兩種病氣:一種是肺熱甚至熱毒,另一種是痰濕,這些病氣可導致高熱、咳嗽、肺炎、哮喘、閉塞性支氣管炎、中耳炎、結膜炎、鼻竇炎、心煩、夜驚、失眠等癥狀的出現。
臨床中發現支原體感染后一般會出現以下表現:咽紅、鏗鏘有力的咳嗽、舌尖紅可伴有舌苔白厚、手心灼熱等。值得注意的是,當患兒手心灼熱時,即便不咳嗽,無任何癥狀,也表明身體痊愈得不徹底,隨時可能出現再次發熱及咳嗽等支原體感染的相應癥狀,而病情反復、病氣滯留體內對臟腑器官的損害更是持續不斷的。
對癥用藥 中醫治療感冒有優勢
積極正確運用中醫中藥可清肺熱、化痰濕,將病氣清除,從而預防肺炎的形成或減輕肺炎程度。冬季呼吸道感染疾病有辨證趨同的情況,通過臨床廣泛經驗形成的一些協定方在實際應用上也有不錯的效果。

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內科主任李曉紅表示,中醫在治療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上有優勢。“我們總結了7類冬季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并為大家提供科學用藥幫助。”
外感風寒證:常見于風寒感冒,表現為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等。常用北京同仁堂的感冒清熱顆粒,特別是在北方地區的冬季,室外寒冷風大,室內暖氣燥熱,患風寒感冒時適用。辨證要點是鼻流清涕。

風熱外感證:小兒風熱感冒常出現發熱、頭脹痛、咳嗽痰黏、咽喉腫痛等癥狀。常用北京同仁堂的小兒感冒顆粒,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具有鎮咳、祛痰、抑菌、解熱等作用。辨證要點與風寒感冒不同,鼻流黃涕時適用。若癥狀以咽喉腫痛為主,則常用北京同仁堂的羚翹解毒丸,疏風清熱、解毒化痰。
小兒痰熱咳嗽:常見癥狀為面赤身熱、咳嗽、痰多、咽痛等。常用北京同仁堂的兒童清肺口服液/丸,具有發散風寒、宣通肺氣、瀉肺平喘、清熱化痰的作用。辨證要點為咳嗽、痰多、痰黏,小兒不會吐痰但喉中有痰。
寒濕外感證:常見癥狀為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常用北京同仁堂的藿香正氣水/片,其不僅用于防治中暑,在患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感冒時同樣作用明顯。辨證要點為頭昏重、舌苔白厚膩。
風寒化熱證:小兒肺胃痰熱,外感風寒,易引起發燒惡寒、頭痛鼻塞、咳嗽氣促、煩躁不安、內熱驚風、四肢抽搐等癥狀。常用經驗方北京同仁堂的太和妙靈丸,可散寒解表、清熱鎮驚、化痰止咳。辨證要點為鼻塞、咳嗽、煩躁。
肺胃陰傷證:呼吸道疾病后期易出現口鼻咽干、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帶血絲等陰傷的表現。常用北京同仁堂的養陰清肺丸/膏,可養陰清肺、清熱利咽。辨證要點為咽干、干咳少痰、舌紅少津。
熱入心包證(外感高熱):小兒呼吸道疾病易引起熱入心包、熱動肝風證,出現高熱煩躁、驚風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等癥狀。常用“溫病三寶”之一的紫雪散,在解熱、鎮靜、抗驚等方面有明顯作用。辨證要點為高熱、煩躁,嚴重的可見斑疹、抽搐。
未病先防 中醫養生有妙招
李曉紅提到,中醫講究“治未病”,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通過養生來調理身體陰陽失衡的問題。在冬季,建議可吃些溫性食物,但飲食上要適時適度,如羊肉、牛肉、雞肉、蘿卜等,但生病期間則不宜食用葷腥辛辣等發物。在作息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勞逸結合。同時注意衛生和防護,勤洗手、開窗通風,盡量不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外出要佩戴口罩等。
另外,適當飲用一些潤肺降燥、清咽利嗓、益氣補血的中醫養生茶飲,對增強體質、調理自身的精神情志也有一定作用。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蔡勝杰介紹了以下3種藥食同源的茶飲正適合在冬季飲用,大家可以在家自己試著煮來喝。
·清咽潤喉茶
材料:胖大海5g,生山楂10g,浙貝母10g,羅漢果10g,大青葉5g,射干10g。
做法:適量清水和冰糖,小火煎煮15分鐘。
功用:清咽利喉、清熱解毒。
適宜人群:風熱肺火引起咽喉不適的人群,癥見咽干咽痛、干咳少痰、舌紅苔白等。
·兒童清肺茶
材料:生山楂10g,大青葉5g,金銀花10g,魚腥草10g,防風5g。
做法:適量清水和冰糖,小火煎煮15分鐘。
功效:清肺祛火、消食利尿。
適宜人群: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兒童,癥見手心灼熱、咽紅唇紅、時而流黃鼻涕、舌紅苔白等。
·養心益肺茶
材料:山楂10g,大青葉5g,太子參5g,生黃芪10g,浮小麥10g,陳皮5g,百合10g。
做法:適量清水和冰糖,小火煎煮15分鐘。
功效:養心益肺、理氣化積。
適宜人群:肺氣虛的人群,癥見乏力、氣短、懶言、心慌、汗出、易疲倦、易感冒、舌淡苔薄白等。
小貼士:兒童感冒發熱 按摩配合中藥好得快
蔡勝杰認為,兒童感冒易發熱,在遵醫囑服藥的基礎上,可配合按摩手法,可以更快地退熱,促進身體的痊愈。“我們將4種按摩手法推薦給家長們。”
·開天門(自眉心推向前發際邊緣)
穴位:天門(攢竹)
位置:自兩眉中間至前發際呈一條直線。
操作:用兩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發際,約推30-50次。
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精神萎靡、驚風等。
·推坎宮(自眉心沿眉端向兩旁推至眉梢)
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橫線。
操作:用兩拇指自眉心向兩側眉梢作分推,約推100次。
主治:感冒、發熱、頭痛、驚風、目赤腫痛。
·揉太陽(按揉眉梢后太陽穴)
穴位:太陽
位置:在兩眉梢后凹陷處。
操作:兩拇指或兩中指端分別在左右兩太陽穴上揉動,向耳后揉30次。
主治:外感發熱、頭痛頭暈。
·掐揉耳后高骨穴
位置:耳后入發際,高骨下凹陷處。
操作:用兩拇指或中指尖在耳后乳突(隆起的高骨)下方的凹陷處掐揉30-50下,每掐3下揉1下。
作用:疏風解表、鎮驚除煩。
在以上四大手法基礎上,還可增加按揉風府穴,以起到加強祛風散邪從而退熱的作用。
龔斯軒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