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退市新規正式實施未滿一周 兩公司相繼拉響退市風險“警報”
10月30日起,滬深兩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市值退市標準上調為5億元。*ST博信、*ST美訊相繼成為新規實施以來發布退市風險提示公告的上市公司。
*ST博信或首觸市值退市新規
11月1日晚間,由于*ST博信股票當日收盤價為2.17元/股,市值為4.99億元,公司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上市公司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在上交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于5億元情形的,上交所將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上述情形屬于交易類強制退市。根據規定,交易類強制退市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這是《股票上市規則》新規實施后,滬深兩市首家發布面臨市值退市風險提示公告的公司。
除了面臨市值退市的風險,*ST博信的財務狀況也不容樂觀。
4月29日,*ST博信披露公告稱,因公司2023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4月30日停牌,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博信”。
最新公告顯示,*ST博信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446.80萬元,凈利潤為-2587.20萬元;公司第三季度期末凈資產為-3628.58 萬元。若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的相關財務指標再次觸及財務類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將被上交所決定終止上市。
此外,公司還存在控制權不穩定的風險,其股東蘇州晟雋持有公司308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3.39%)已被全部質押及凍結,存在被執行司法拍賣的可能。
又一公司面臨市值退市風險
就在*ST博信拉響市值退市風險的“警報”后,4日晚間,在連續3個交易日跌停后,*ST美訊股價收于1.68元/股,市值跌至4.8億元。公司4日晚間披露公告,公司股票繼財務退市風險后再面臨市值退市風險。
根據公司最新公告,因2023年度經審計扣非前后的凈利潤均為負值,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收低于1億元;2023年度經審計期末凈資產為負值;2023年度財報被審計機構“非標”;公司于10月12日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等相關事項,*ST美訊于10月15日起被疊加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816.83萬元,凈利潤為-3116.39萬元,凈資產為-11428.89萬元,若今年年底財務狀況仍未改善,公司股票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對于公司股票面臨的雙重退市風險,《大眾證券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ST美訊,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財務風險仍存在,公司正在努力圍繞主業提升營收,目前有在手訂單,希望趕在年底盡快交付確認收入,凈利潤轉正。之前的財報被‘非標’也是財務原因,如果整體業務上來了,持續經營能力就有了。此前立案調查的處罰也下來了,這一塊的風險已經解除,現在最關鍵就是看年底的業績和凈資產情況。”
而對于公司是否將采取措施提振股價,避免市值退市風險,對方表示:“目前未接到相關的措施通知?!?/p>
新規有效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4日收盤,滬深兩市的主板A股上市公司中,剔除*ST博信、*ST美訊,還有8家公司市值低于10億元,其中滬市主板A股有4家,分別為*ST大藥、ST元成、*ST九有、*ST富潤,市值分別為6.46億元、7.17億元、8.45億元、8.93億元;深市主板A股有4家,分別為*ST中迪、ST恒久、*ST恒立、*ST龍津,市值分別為6.97億元、7.18億元、7.87億元、9.0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8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均為虧損,其中,*ST富潤、*ST中迪虧損額分別高達1.56億元、1.07億元。
對于市值退市的規則調整,有市場人士認為,這一調整旨在強化退市制度,淘汰那些業績不佳、缺乏發展潛力的企業,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提升市場的投資價值。此外,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市值退市標準仍為3億元,差異化政策或許會引發投資者重新思考其投資策略。
對于投資者而言,該市場人士認為,需要對公司進行更加細致的風險評估,分析其財務報表、行業前景與管理層能力,將變得尤為重要。對于那些市值接近退市標準的企業,可以考慮采用更為保守的投資策略,如止損和分散投資,以降低可能的投資風險。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