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重要股東凈減持額創年內新高
本報訊(記者 劉揚) 9月24日以來,市場行情整體上行,關于股東減持的爭議隨之而來。根據Wind數據統計,盡管有假日因素,截至10月30日,以公告日期為準,10月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呈現凈賣出的態勢。其中,增持金額為38.41億元,賣出金額為150.89億元,凈賣出112.48億元,創出年內月度新高。若僅以賣出金額計算,今年1月至9月,重要股東二級市場賣出額分別為123.76億元、39.18億元、96.19億元、94.58億元、73.68億元、79.26億元、92.99億元、84.49億元和82.94億元。10月150.89億元的賣出額亦為年內月度新高。
今年以來,重要股東增減持行為呈現出波動性。以單月數據來看,今年2月、4月和6月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呈現凈買入,凈買入額分別為49.92億元、6.93億元和6.3億元。其余月份則呈現出凈賣出的態勢。1月、3月、5月、7月、8月、9月分別凈賣出62.05億元、33.40億元、34.14億元、6.74億元、29.77億元以及19.24億元。
盡管10月百億元凈賣出額處于高點,但對比2023年來看,這一數據處于相對低位。Wind數據進一步統計顯示,2023年單月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均呈現凈賣出的態勢。1月至8月凈賣出額分別為286.41億元、342.15億元、474.06億元、218.03億元、391.37億元、512.30億元、472.73億元和230.40億元,9月、10月凈賣出金額均低于百億元,分別為99.36億元和95.39億元,11月凈賣出126.84億元,12月凈賣出47.94億元。
一直以來,市場往往談“減持”色變,針對10月重要股東凈減持額創年內新高的現象,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
“股份轉讓是股東的基本權利,也是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功能。從制度層面看,順暢的資本退出機制是市場成熟度的重要體現,有利于保障市場的流動性,促進資本形成,激發市場活力,提高資本配置效率,讓資本與實體經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因此,應當客觀看待減持行為,客觀評價減持對市場的影響,股東依規披露并實施減持計劃應當是一種中性行為,還應認識到減持披露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積極作用。”寧波聚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巫清登30日在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財經評論家皮海洲則認為,對于A股市場來說,需要正視股東減持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從減持制度上作出進一步的規范,盡可能地限制股東的減持行為。對股東的合規減持也要通過修改減持規則來加以約束與限制。比如,將對大股東減持的某些約束規定,也延伸到非大股東的減持中來;又比如,規定業績變臉公司,股東減持需要叫停;再比如,對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實行總額控制,上市公司給予公眾投資者的現金分紅沒有超過融資額度的,公司股東不得減持。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