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釘子戶”毛戈平再度遞表港股:“單腿”走路頑疾未改,重營銷輕研發標簽難撕
三度沖擊A股未果后,今年4月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毛戈平”)轉戰港交所。在10月8日招股書失效一天后,毛戈平又重新提交了上市申請書,繼續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
證券之星注意到,近幾年,乘著國貨美妝東風,毛戈平的業績扶搖直上。今年上半年,毛戈平錄得營收19.71億元,繼續保持增勢。但細究招股書,毛戈平依靠“MAOGEPING”品牌“一條腿”走路的頑疾未改。
另外,毛戈平旗下產品主要依靠外協加工定制,無自主生產。重營銷也是毛戈平慣有打法,目前研發費用率卻不足1%。
鏖戰八年未圓上市夢
資料顯示,毛戈平成立于2000年,以其創始人、知名化妝師毛戈平的名字命名。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毛戈平是中國市場十大高端美妝集團中唯一的中國公司,按2023年零售額計排名第七,市場份額為1.8%。
證券之星注意到,毛戈平的上市之路頗為坎坷,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彼時,毛戈平遞交招股書,成為首個申請主板上市的彩妝企業。而2017年,該公司突然終止IPO審查,上市計劃擱淺。有分析認為,其上市進程疑似被其外部股東拖累。當時其最大外部股東九鼎投資,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與之有關的上市計劃大多被擱淺。
直至5年后的2021年10月,毛戈平的IPO申請終于獲批,但過會后再度擱淺。2023年3月,毛戈平再次更新招股書,擬登陸上交所主板。然而10個月后,2024年1月,上交所官網顯示,毛戈平主動撤回了發行上市申請,這也是該公司第三次主板IPO計劃擱淺。
不過,在2017年至2022年之間,珀萊雅、丸美股份、華熙生物、貝泰妮、上美股份、巨子生物等國內頭部美妝企業接連上市,這段時期也被稱為化妝品行業的“上市黃金期”。
資本布局明顯掉隊的毛戈平,或受A股IPO政策收緊的影響,今年4月轉戰港股市場。六個月后,其招股書于10月8日失效,次日,毛戈平再次遞表。
證券之星發現,盡管毛戈平還未實現上市夢,但對于毛氏家族而言,早已實現財富的累積。
毛戈平轉戰港股IPO前3個月的時間里,進行了兩次大額分紅,累計派息10億元,分別于今年3月和5月悉數派付。
根據毛戈平最新的招股書,擺脫“九鼎系”后,公司控股股東毛戈平和妻子汪立群以及其余核心關聯人士所控制的股份占比達到了94.55%,除去宋虹佺5.24%的股權,毛氏家族的控股比例為89.31%。因此,10億元分紅的絕大部分都流入了毛氏家族。

目前,毛戈平的董事會有9名董事,其中6名執行董事分別是毛戈平、毛霓萍和毛慧萍、汪立群以及汪立華,另外一位則是公司元老宋虹佺。這6名董事負責毛戈平旗下各品牌業務,是公司的核心管理層。
在行業人士看來,這是非常典型的“家族企業”。這樣的創始人和高管,對于公司治理的穩定性固然有一定幫助,但從發展的持續性來看,隱患同樣不小。
高度依賴單一品牌
根據第三方數據,中國高端美妝市場于2018年至2023年按7.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于2023年達到1942億元,并預計繼續按9.9%的復合年增長率不斷增長,于2028年達到3110億元。中國國貨美妝品牌的市場規模于2018年至2023年按9.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高于同期國際品牌5.9%的復合年增長率。
受益于行業發展,毛戈平也迎來高速發展期。招股書顯示,毛戈平總營收從2021年的15.77億元增至2022年18.29億元,并于2023年進一步增至28.86億元。2024年上半年營收為19.71億元。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毛戈平分別錄得凈利潤3.3億元、3.52億元、6.63億元、4.92億元。
不過,收入、利潤穩增之際,毛戈平“單腿”走路也飽受爭議。據了解,毛戈平旗下有兩大美妝品牌:旗艦品牌MAOGEPING和至愛終生,前者是中國市場十五大高端美妝品牌中唯一的國貨品牌,按2023年零售額計算排名第十二;后者從2008年起就開始推向消費者。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MAOGEPING分別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4.45億元、17.46億元、27.55億元,分別占毛戈平產品銷售總收入的96.6%、98.4%、99%。足以可見,毛戈平的絕大部分收入均來自于MAOGEPING的產品銷售。
對比來看,至愛終生未能濺起水花。2021年至2023年,至愛終生產品銷售收入0.5億元、0.29億元、0.27億元、分別占毛戈平產品銷售總收入的3.4%、1.6%和1%,收入占比不斷下滑。
今年上半年,這種“失衡”局面更為突出。據招股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MAOGEPING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8.87億元,占總營收的99.3%;至愛終生實現產品銷售收入0.13億元,僅占總營收的0.7%。

從“魔術化妝師”毛戈平到美妝品牌毛戈平,毛戈平早已成為美妝界的一個IP符號。憑借名人效應,毛戈平還通過提供全面的面授化妝培訓課程增加收入。2021年至2023年,化妝藝術培訓及相關銷售分別實現收入0.82億元、0.54億元、1.04億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毛戈平的培訓機構有194名培訓人員及3539名課程參與者。只不過,這一收入結構仍不可與MAOGEPING相提并論。
研發費用率不足1%
國貨美妝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價格優勢,很少單獨建立供應鏈。作為成立了二十多年的化妝品品牌,毛戈平也未自建生產線。
招股書顯示,毛戈平旗下產品主要依靠委外加工、外協定制、直接外購三種形式。其中委外加工方式是由公司提供原材料,外協廠商提供輔料并加工成產品,該種模式下產品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加工費與消費稅;外協定制方式是公司委托外協廠商采購原材料并生產加工,外購則是公司直接向供應商采購產品。
沒有自主生產線,毛戈平對于研發的投入也較為“節省”。2021年至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毛戈平的研發成本分別為1370.3萬元、1454.8萬元、2397.5萬元、1526.7萬元;研發費用占營收的0.87%、0.8%、0.83%、0.77%,與同行業上市公司2%-3%的平均研發費用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相比之下,公司在營銷上舍得花錢。毛戈平在招股書中指出,為完善高端百貨商店的體驗式營銷、提升在線品牌滲透率及產品知名度,毛戈平投入了大量資源,于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毛戈平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7.63億元、9.62億元、14.12億元及9.37億元,分別占其同期總收入的48.4%、52.6%、48.9%及47.5%。可見,毛戈平將近一半的收入用于營銷推廣。
行業人士分析,長期以來毛戈平都給市場一種“重營銷輕研發”企業形象。于彩妝企業來說,早期這種策略是企業盈利成長的必然。但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創新和個性化。強化研發,也是毛戈平面臨的課題。(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劉鳳茹)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