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7日午后單邊下行 滬指失守3200點 震蕩市中關注三季報業績行情
17日,三大股指尾盤全線回落,滬指跌超1%,失守3200點,創業板指翻綠,而北證50指數逆市拉升,全A成交額較前一日有所放大。業內分析認為,震蕩市中,可關注三季報業績行情。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半導體、運輸、生物制藥、生豬養殖等行業相關上市公司預計前三季度業績增幅較為明顯。
滬指失守3200點
周四,滬指盤中震蕩回落,尾盤加速下探,失守3200點整數關口;北證50指數強勢拉升,盤中一度漲超10%。截至收盤,滬指跌1.05%,報3169.38點,深證成指跌0.74%,報9891.76點,創業板指跌0.32%,報2033.48點,北證50指數漲4.47%。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15195億元,較周三增加近1300億元。
在板塊方面,房地產股大幅下挫,萬業企業、金地集團、新城控股等跌停,特發服務、保利發展、津投城開、云南城投等跌超8%。建筑材料、建筑裝飾板塊跟隨下挫,豪爾賽、德才股份等跌停。食品飲料跌幅居前,巖石股份一度跌停,萬辰集團、舍得酒業、西部牧業、養元飲品等跌超3%。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面臨的機會是居民儲蓄大轉移。以往,居民儲蓄大轉移的方向主要是向樓市。未來,在樓市的機會減少之后,很多投資者將選擇流入到股市,通過直接開戶入市或者是買基金流入到股市,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在成交量持續維持在1萬億元以上的情況之下,這輪牛市大概率不會一波就結束,經過這段時間的震蕩調整,后續還是有機會出現第二波、第三波上漲行情。”
網絡安全板塊走強,任子行、永信至誠、旋極信息、安博通、國華網安、中國長城等漲停或漲超10%。國防軍工板塊漲幅居前,華豐科技、四創電子、光啟技術等漲停或漲超10%,火炬電子、鴻遠電子、華秦科技等漲超6%。傳媒股表現搶眼,昆侖萬維、中廣天擇等漲停或漲超10%,中青寶、華揚聯眾、因賽集團等漲超6%。值得注意的是,早盤漲停的常山北明午后一度“炸板”,逼近跌停,但隨后快速拉升,收盤漲約7%,全日成交138億元,成交額急劇放大。自9月10日以來,該股已累計大漲約248%。
北交所個股集體飆升
周四,北交所股票一度全線飄紅,北證50指數一度大漲超11%,整個板塊共有8只股票一度30%漲停,一共有19只股票漲幅超過20%。
消息面上,10月14日,國新辦就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近期工信部將聯合證監會推出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與北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暢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資本市場融資渠道。
對于周四北交所的上漲,一位業內人士提示風險:“10月8日后,上證指數開始回調,本周開始橫盤震蕩,其中2萬億元成交量一直在做局部強勢結構,盤面熱點輪動跡象明顯。北交所個股一直很強,等到北交所個股出現普漲,如果所有人來問為什么的時候,就需要開始注意風險了。”
短線震蕩中關注新型制造業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陳宇恒認為:“10月8日以來,雖然絕對值上指數調整約4%,但自高位調整以來,相對下跌已超13%,越過了歷史同類調整幅度。與此同時,超500點的回落空間,也已超過本輪近千點上漲空間的一半,短期快速調整的態勢有望放緩。綜合來看,當前市場在增量財政政策和房地產筑底預期的推動下,信心有望逐步回升。央企回購和基金自購等行為也為市場注入了活力。從技術面分析,市場調整幅度已接近歷史水平,短期快速調整態勢或告一段落。未來市場有望進入震蕩區間的上行小周期。對于投資者而言,關注政策支持下的新質生產力、高端制造業以及國企改革等領域的投資機會。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半導體、運輸、生物制藥、生豬養殖等行業相關上市公司預計前三季度業績增幅較為明顯,投資者也可于其中進行重點的跟蹤和挖掘。”
資深市場人士李大霄表示:“我們作為制造業大國,每年的巨額貨物貿易順差都說明了我們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但我們的國有制造業大量的優秀企業卻長期處于低估值水平,這是很不合理的。中國經濟仍然具備巨大潛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仍然具備強大的支持,中國股市核心資產的估值仍然具備吸引力以及堅實的基礎,雖然中國股市經過大幅上漲,但股債差依然明顯,債券市場資金向股市轉移剛剛開始,中國股市長期資金入市剛剛開始,只不過核心資產機會相對較大,由核心資產重心上行推動的慢牛基礎相對扎實,高估五類資產風險仍然存在,整體市場瘋牛的基礎并不牢固。本輪牛市的核心主線,必然是國有資產重新定價疊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新型制造業。國企或央企、低估且績優,有持續分紅能力、主營業務屬于新質生產力、有成長性,有出海能力,未來具備想象空間這四個維度去發掘,大概率就能抓到這一輪牛市潛在漲幅十倍甚至幾十倍的牛股。其中又以上述維度疊加小市值為佳,幾十億市值的優質低估國企在風口上成長為百億千億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間,始終是要大于千億成長到萬億的。”記者 黃都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