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板塊受益化債政策出臺
近期,財政部表示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是近年來出臺支持化債力度最大措施。此外,自2023年7月以來,地方政府化債大力度推進。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政策有助于環保板塊應收賬款有望加速收回、改善三張表質量,例如壞賬計提減少甚至沖回增厚當期利潤、應收降低改善負債結構提升現金流等;相關政策刺激地方環保相關新增投資需求釋放,板塊未來訂單需求預期提升,長期成長性得到認可。此外,存量資產質量改善、未來成長性提升,環保板塊迎來“業績預期+估值預期”的戴維斯雙擊。
事件驅動 近年來最大力度化債措施將出臺
自2023年7月以來,地方政府化債大力度推進。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2023年9月,發布35號文,支持重點省份融資平臺今明兩年債務存量化解。2023年12月,發布47號文,對重點省份,嚴控新建政府投資項目,嚴格清理規范在建政府投資項目。
2024年2月出臺政策,允許35號文外的19個省份可自主選報轄區內債務負擔重、化債難度高的地區,獲批后參照重點省份相關政策化債。2024年7月,國務院下發134號文,將35號文件延期到2027年6月。
2024年10月1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 “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藍佛安部長表示財政部將圍繞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增量政策舉措。除每年繼續在新增專項債限額中專門安排一定規模的債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的債務外,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相關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會作詳細說明。
從 “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的表述來看,預計規模大于2023年水平,顯示了積極的支持化債態度。預計未來幾年或每年安排2萬億元左右額度用于化解地方隱性債務問題。中長期來看,地方隱性債務風險得到穩妥化解有助提升實體經濟資源配置效率。
事件猜想 化債規模上限或超預期
回顧歷輪化債規模,結合中國地方政府債券信息公開平臺數據與文獻資料,2015—2018年、2019年、2020—2022年、2023年10月以來,地方債務置換規模分別為12.2萬億元、1579億元、1.12萬億元、3.4萬億元。就地方隱性債務規模而言,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測算2018年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約51—59萬億元;IMF測算2018年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為37萬億元;2018年10月標普全球在報告中測算2017年底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約40萬億元。
浙商證券表示,本次發布會提到“截至2023年末,全國納入政府債務信息平臺的隱性債務余額比2018年摸底數減少了50%”,相對保守估計,以2018年末隱性債務規模40萬億元測算,對應2023年末隱性債務余額約為20萬億元。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要求地方政府在5—10年內化解隱性債務。考慮到2023年至今,中央財政已安排用于化債的債務限額超過3.4萬億元(2023年安排超2.2萬億元+2024年新增1.2萬億元),因此2024—2028年有待化解的隱性債務余額約為15萬億元。同時,結合“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表述,浙商證券預計未來幾年化債總規模或介于2015—2018年的合計12萬億元和待化解的隱性債務余額約15萬億元之間。
此外,財政部長提到“中央財政在舉債和提升赤字方面有較大空間”,具體部署需關注10月底的人大常委會議程。歷史經驗來看,受增發國債直接支持的領域景氣度將明顯上行,例如2023年10月增發國債支持水利建設,今年以來,水利基建投資增速顯著抬升。
投資機會 環保板塊迎來“三重受益”
廣發證券認為,化債政策加碼下的環保“三重受益”邏輯。根據Wind統計,截至2023年底環保各類應收款項超2000億元,相當于板塊最新市值的32%,截至2023年底板塊壞賬準備185億元,相當于當年歸母凈利潤的69%,相對多公司連續數年提計大額壞賬損失。此次政策有助于應收賬款有望加速收回、改善三張表質量,例如壞賬計提減少甚至沖回增厚當期利潤、應收降低改善負債結構提升現金流等;相關政策刺激地方環保相關新增投資需求釋放,板塊未來訂單需求預期提升,長期成長性得到認可。此外,存量資產質量改善、未來成長性提升,板塊迎來業績預期+估值預期的戴維斯雙擊。
對于具體標的,廣發證券建議關注化債改善影響下的成長個股聚光科技,建議關注中金環境、景津裝備、路德環境等。此外,關注應收、壞賬準備占比高,邊際修復彈性大的個股。可關注生態修復(蒙草生態等)、水處理(碧水源、博世科、節能國禎等)、環衛(福龍馬、盈峰環境、僑銀股份、玉禾田等)。同時,低估值運營資產,估值彈性打開。重點關注瀚藍環境、光大環境、三峰環境、洪城環境等。
浙商證券表示,投資者可緊扣“財政跟進”主線,從分子端重點關注本輪財政重點發力的方向,主要包括地產鏈、廣義消費、新舊基建、信創等領域。同時,不要低估化債措施的規模以及其對分母端的積極影響。基于公開信息選取了AMC、地方城投兩類可能會直接受益于本輪大規模化債。 宗禾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