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下滑、高管離職、股價大跌之際 裕太微重要股東減持“停不下來”
在上市次年業績便下滑、股價持續走低的背景下,頭頂“以太網物理層芯片第一股”光環的科創板公司裕太微—U(688515)持股5%以上股東李海華近期卻接連拋出減持計劃。
重要股東連續減持
裕太微—U主營業務為高速有線通信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自稱“以以太網物理層芯片作為市場切入點,不斷推出系列芯片產品,是中國大陸極少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實現大規模銷售的以太網物理層芯片供應商”。
從前十大股東明細來看,以中報數據為準,李海華持有496.54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的6.21%。此外,公司實控人史清、歐陽宇飛分別持有993.08萬股和734.54萬股,占總股本的12.41%和9.18%。
2024年6月8日,裕太微—U披露減持公告顯示,李海華擬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20萬股。10月9日,裕太微—U公布減持結果顯示,李海華累計減持49.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6201%。距離上述減持完成的公告僅過去2天,10月11日,李海華再拋減持計劃,因自身資金需求,擬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80萬股。
上市首年虧損超前四年虧損總和
裕太微—U于2023年2月10日上市。盡管帶“U”上市,但2023年公司的虧損總額已超過前四年的虧損總和。
根據招股說明書,裕太微—U采用的是上市標準第二條: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32.62萬元、1295.08萬元、2.54億元;凈利潤分別虧損2748.99萬元、4037.71萬元、46.25萬元;在上市申請獲得受理的2022年,裕太微—U虧損40.85萬元。
2023年,公司虧損創下歷史新高。根據Wind統計,2023年公司凈利潤虧損1.5億元,虧損額超過公司2019年至2022年的虧損總額。今年中報,公司凈利潤仍虧損1.0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因頭頂“以太網物理層芯片第一股”的光環,公司發行價格達到92.00元/股,募集資金達到18.4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實際募資為16.72億元,較13億元的募資計劃超募3.72億元,保薦機構海通證券的發行費用為1.68億元。公司股價在上市當日創下268元/股高點后一路走低,今年未曾高過百元。
多位董監高相繼離職
業績持續虧損之下,裕太微—U多位董監高相繼離職。
2023年11月9日,公司披露公告,實控人之一歐陽宇飛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2023年12月26日,公司再度公告,首席運營官李曉剛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首席運營官職務;2024年3月16日,公司收到首席市場官蘇瓅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首席市場官職務。
上市后業績下滑、高管離職、股價持續下滑,重要股東仍連續減持。有投資者提出質疑:“上市不到兩年就急不可耐地要套現,他們來A股干什么呢?就是來改善生活嗎?”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15日在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即終點,大股東著急套現,已成為部分企業的現狀。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市場對大股東減持現象密切關注,建議管理層未來進一步細化相關政策。比如,對上市五年內的公司不允許董監高、大股東減持,同時需要上市公司進行保證,遇到業績變臉、業績大幅下降的現象,需要上市公司兜底回購增持,雙倍買回減持股份。凈化市場環境需要大家的合力。”
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