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設非銀互換便利支持資本市場 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視情可進一步擴大操作規模
本報訊(記者 劉揚) 10月10日,央行發布公告,為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的要求,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簡稱SFISF)”,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以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為抵押,從人民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視情可進一步擴大操作規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申報。
此前,在9月24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將創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互換便利”為其中一項。
“根據現行《人民銀行法》規定,央行不得直接向非銀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考慮到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本質上也是‘以券換券’的方式,不影響基礎貨幣的投放,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股票的流動性。”華創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周冠南10日分析認為,“由于互換便利的底層資產的所有權不發生轉移,且遵循風險自擔的原則,非銀機構獲取資金后仍是投向資本市場,因此機構申報情況或取決于金融機構的主動或被動參與情況,創設工具的實際使用情況決定了為權益市場提供的增量資金規模。”
從央行的介紹看,互換便利操作可以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符合條件的非銀機構可以將符合要求的資產抵押給央行,換入流動性更好的資產。第二個環節是非銀機構將換入的資產賣出或抵押融資,獲取的資金只能投入股票市場。
華泰證券研究所所長、固收首席分析師張繼強認為,目前央行持有的國債合計有2.03萬億元,這可以理解為央行互換便利工具的“子彈”。互換便利工具大幅提高了機構潛在加杠桿能力。總體上,本次央行新設的工具傳遞了較強的托底股市決心。
“此次創新互換便利旨在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的要求,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10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央行將根據情況擴大操作規模,這對資本市場意味著重大利好,增加了證券、基金、保險等機構購買股票的資金量。這一措施對當前資本市場尤為重要,因為在10月9日市場大跌之后,投資者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此次利好消息及時提振了市場信心。”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