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上市降溫 新政后12家“A拆A”項目被叫停
分拆上市終止現象近期增多。9月14日,中聯重科發布公告稱,擬終止分拆子公司湖南中聯重科智能高空作業機械有限公司重組上市。
9月13日,深圳華強發布公告稱,子公司深圳華強電子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IPO注冊批復到期失效。這也意味著深圳華強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IPO失敗。公開資料顯示,華強電子網于2024年2月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同意深圳華強電子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該注冊批復自中國證監會同意注冊之日(2023年9月13日)起12個月內有效。華強電子網未在2024年9月12日前實施本次股票發行,前述注冊批復到期自動失效。
9月7日,東方精工亦公告終止分拆子公司百勝動力至創業板IPO。
上市公司紛紛叫停分拆上市實際上與監管有關。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明確“從嚴監管分拆上市”。
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4月13日,濰柴動力就公告暫時終止分拆子公司至創業板IPO。4月18日,電子城公告子公司擬終止北交所IPO。隨后,鄭煤機、歌爾股份、江西銅業、晶盛機電、寶鋼股份、海信視像、華海藥業均公告終止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科創板或北交所IPO。8月23日,恒力石化公告終止分拆子公司康輝新材至主板IPO。除華強電子網發行失敗以外,2024年4月12日以來被叫停的“A拆A”分拆上市項目共計有12家。
統計進一步顯示,2021年至2023年分拆上市終止數分別為7家、10家及16家,今年分拆終止速度顯著加快。此外,首次公告分拆上市數量明顯減少。2021年至2023年,分別有22家、34家和50家企業首次公告分拆,今年以來不足20家。
多數公司因“市場環境變化因素”終止分拆上市。此外,業績不符合要求、母公司控制權轉讓、在期限內受到過行政處罰等也成為分拆上市叫停的原因。根據分拆上市新規要求,上市公司需連續3年盈利,且扣除按權益享有的擬分拆子公司的凈利潤后,凈利潤3年累計不低于6億元人民幣(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值計算)。
值得關注的是,在“A拆A”遇冷背景下,因新三板掛牌不適用分拆規則,無需滿足“上市公司連續盈利且扣除子公司后凈利潤三年累積不低于6億元”等一系列嚴格要求,“A拆北”成為了部分上市公司的替代方案。從監管層的問詢來看,分拆上市中關聯交易、同業競爭、業務持續經營能力、經營獨立性等問題依舊為審核機構重點關注。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