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價不足90元,106元大宗交易轉讓 紅墻股份實控人可轉債拋售遭質疑
“市場價不到90元,怎么能以106元的價格賣掉的?接盤的買回去,當天賬面就浮虧近兩成。這里面是不是有私下交易、抽屜協議?”日前,大眾證券報“蔡方工作室”接到投資者F先生反映,紅墻股份(002809)控股股東、董事長、總裁劉連軍以遠高于二級市場的價格大宗交易清倉其所持有的紅墻轉債(127094),這不符合市場規律,存在蹊蹺。
根據F先生反映的情況,記者展開了調查。今年8月份,紅墻股份發布了多份關于控股股東所持可轉換公司債券變動公告。根據公告,紅墻股份于2023 年 10 月 18 日公開發行了 316萬張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發行總額 31600 萬元。債券于 2023 年 11 月8 日起掛牌交易。劉連軍通過原股東優先配售(注:劉連軍持有紅墻股份45.41%股權),認購“紅墻轉債”共1435059 張,占發行總量的 45.41%。2024 年 5 月 21 日至 2024年 8 月 13 日期間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轉讓“紅墻轉債”50萬張; 8月21日,大宗交易轉讓“紅墻轉債”467559 張; 8月28日,大宗交易轉讓“紅墻轉債 ”46.75萬張。至此,劉連軍所持可轉債全部拋售完畢(交易情況見右表)。
由該表可以測算出劉連軍總計持有紅墻股份可轉債10個多月,獲利859.16萬元,收益率約為6%。
該表列出的6筆大宗交易,5月份的兩筆為折價交易,符合市場邏輯。那么,8月份的四筆高溢價,特別是后三筆,是誰在扮演“接盤俠”的角色呢?紅墻股份8月29日發布的一份《關于債券持有人持有公司可轉債達到20%的公告》揭開了部分謎底。公告顯示,華能信托璟和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華能信托”)于8月28日以大宗交易方式增持“紅墻轉債”46.75萬張。本次增持后,華能信托合計持有“紅墻轉債”達到992321 張,占發行總量的31.40%,而根據紅墻轉債半年報數據,截至2024年6月30日,華能信托持有152814張,占發行總量的4.84%。
對此,有研究可轉債投資的微信公眾號發布題為《這只轉債要搞事情!大肉又來了》的文章。該文章表示,紅墻股份公告大股東清倉減持可轉債,接盤的是華能信托,目前持有31.40%,紅墻轉債流動規模就只剩2.2億元了。這個場面似曾相識,那就是鹿山轉債(113668):2月23日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清倉減持,接盤的也是華能信托(注:華能信托璟璐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7月4日晚上公告提議下修,7月22日晚上公告下修到底;華能信托于7月24日和7月25日分批賣出清倉。如果同樣的劇情上演的話,那么紅墻轉債將來也可能提議下修并且到底……
紅墻轉債最新轉股價為10.74元,而目前紅墻股份股價不到7元。“我是持有紅墻股份股票的,擔心上市公司大幅下修轉股價,這樣會損害我們持股人的利益。”F先生表示。
劉連軍8月13日、21日、28日為何能以高出二級市場價格10%以上成功轉讓掉“紅墻轉債”?8月28日大宗交易完全對應華能信托,近5000萬元的交易,華能信托接手后賬面即浮虧逾兩成,為何接手?背后有無抽屜協議?劉連軍不僅是公司控股股東,還是董事長、總裁,未來其會否利用身份優勢在下修轉股價等方面給華能信托輸送利益?
帶著上述疑問,記者致函紅墻股份。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回復。對于此事,“蔡方工作室”將繼續關注。
記者 蔡方

紅墻轉債大宗交易轉讓情況一覽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