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一熱 ”折射變化 科創板并購重組打開融資與成長新路徑
再融資新規細化后,科創板公司再融資節奏明顯放緩。根據Wind數據統計,按發行日計算,今年1月至8月,科創板再融資募集資金分別為2.98億元、0元、6億元、6.32億元、0元、0元、5.2億元和11.49億元,共計金額為32億元,而2023年科創板全年再融資金額為569.99億元。這也意味著今年以來科創板公司再融資金額不足去年的零頭。與此同時,科創板公司再融資家數由2023年的52家下降至今年的6家。
多家科創板公司宣布終止定增
從細分數據來看,仍以發行日計算,今年在1月、3月、4月分別有2家、1家、1家科創板公司發行定增,規模分別為2.98億元、6億元、6.32億元,其余月份并沒有科創板公司進行定增。此外,今年7月有1家公司進行可轉債發行,規模為5.2億元。
再融資節奏明顯放緩的背景下,部分科創板公司選擇終止定增。8月15日,悅安新材披露公告稱,鑒于當前資本市場環境變化以及公司自身實際情況等因素,該公司決定終止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事項,并向上交所申請撤回申請文件。根據公司2023年1月19日發布的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6億元,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目前來看,除了悅安新材外,今年以來還有云從科技、有方科技、凱立新材、凌云光等4家公司宣布終止定增。
其中,凌云光以簡易程序發行,其他3家為普通程序。8月12日晚間,凌云光公告,公司審議通過關于終止以簡易程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議案。此前,公司計劃通過此次發行融資不超過3億元,資金將主要用于主營業務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除了終止定增,亦有科創板公司撤回可轉債融資。比如,瑞聯新材于2023年4月7日提交可轉債獲受理,擬融資10億元。歷經3輪問詢回復,2024年2月1日通過審核,最終于5月24日撤回材料。
14單并購重組案例相繼落地
2023年8月27日,為了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證監會提出,對于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等六項安排。同年11月8日, 滬深交易所對證監會前述安排進一步明確,發布了優化再融資的具體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再融資呈現出階段性收緊的態勢,但與此同時,并購重組領域優化政策頻出。2024年初以來,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資本市場改革政策。2月5日,證監會上市司召開座談會,就進一步優化并購重組監管機制、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提升投資價值,征求部分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意見建議。
進入二季度以來,證監會于4月19日發布了《關于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就科技企業IPO、再融資、并購重組、債券融資、做市交易、私募股權支持方面作了系列政策支持。其中針對并購重組提出“提高輕資產科技型企業估值包容性”“綜合運用股份、定向可轉債、現金等各類支付工具”。6月19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陸家嘴論壇上宣布推出“科創板八條”,即《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積極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
實際上,“科創板八條”發布兩個月以來,科創板共有14單并購重組案例相繼落地,政策東風下的產業并購持續火熱。
“證監會多次表態支持高質量產業并購,先后出臺定向可轉債重組規則、延長財務資料有效期,更明確提出要建立完善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并購重組‘綠色通道’,適當提高輕資產科技型企業重組的估值包容性,優化完善并購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制等,展現出開放、包容的監管態度。并購重組是科創公司加快技術突破、優化資源配置、賦能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式。”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方奕認為。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