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發力營銷打造品牌年輕化 機構看好未來業績喊“買入”
8月13日晚間,雙匯發展(000895.SZ)發布2024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5.9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96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6628元。
公司擬以公司現有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按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6.60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紅利22.87億元。
雙匯發展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按照“產業化、多元化、國際化、數字化”的戰略規劃,圍繞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不斷加強新品研發,積極推動產品形態多元化、消費功能多元化、消費人群多元化和消費情景多元化,推動產品結構向肉蛋奶菜糧結合轉變,向一頓飯、一桌菜轉變,推動產品進家庭、上餐桌。
加強營銷宣傳 打造年輕化品牌形象
據了解,銷售方面,雙匯已經構建了覆蓋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銷售模式,線上銷售以天貓、京東、抖音等平臺為主,開設品牌旗艦店進行“雙匯”“Smithfield”等系列產品的銷售,線下以經銷商代理為主進行銷售。公司生鮮產品主要通過特約店、商超、酒店餐飲、加工廠和農貿批發等渠道銷售,包裝肉制品主要通過AB 商超、CD終端、農貿批發、餐飲等渠道銷售。
中報披露,今年上半年,雙匯發展加強營銷宣傳,提升品牌形象。積極實施主題營銷。公司持續開展春節“匯聚幸福 味來更好”、開學季“開學爆到 有滋有味”、踏青季“不負春光 FUN 肆趣玩”等主題營銷,線上線下協同推進,引導節日和節點消費。
通過明星訪談、美食話題等形式,雙匯從營養健康、美味便捷、產品多樣性等方面,生動展示企業的產品力優勢,通過與年輕群體的溝通,傳遞企業在品牌煥新、年輕化、多元化等方面的全新舉措,不斷增強品牌黏性。
此外,雙匯開展跨界聯合營銷,通過聯合方特歡樂世界開展場景營銷,聯合小紅書慢人節開展音樂營銷,現場搭建雙匯美食體驗店、定制創意周邊物料,線上發布達人種草視頻,打造年輕化品牌形象。
雙匯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先后贊助了“2024鄭開馬拉松賽”“2024漯河龍舟公開賽”“雙匯杯2024年全國老年人廣場舞大賽”等體育賽事,舉辦戰略合作儀式,開展新產品品嘗推介,配套數字媒體傳播。公司創新開展渠道營銷,通過參加“2024中國零售業供應鏈大會”“2024中國便利店大會”,展示雙匯速凍、休閑等新產品,為零售商提供更加高效的供應鏈服務,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消費體驗。
同時,雙匯加強對外交流,傳遞品牌理念。通過媒體探廠溯源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企業先進的工業制造優勢,食品安全管理和精細加工優勢,同時堅持“開放式辦工廠”日常接待消費者走進工廠,系統展示肉類行業的現代化管理能力。參展第二十一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展覽6大類、300余種主推及創新產品,展現新質產品力;參與“2024 漯河食品文化旅游宣傳月活動”,通過無人機燈光秀、文化植入等形式,增強品牌文旅親和力。
下半年豬肉行情看漲 券商研報喊“買入”
2024年上半年,雙匯肉類產品總外銷量151萬噸,實現營業總收入27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 31.5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96億元。
據雙匯披露投資者調研記錄表顯示,2024年上半年肉制品中特優級產品銷量占比68%,與同期相比,占比有所提升;普通級產品銷量占比32%,占比與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公司表示,上半年公司肉制品噸利在4700元左右,同比明顯提升,主要得益于原輔包成本下降增利。預計下半年公司肉制品噸利環比上半年會有所下降,但仍有望維持在較好水平,全年肉制品噸利將處于歷史高位。
此外,二季度公司生鮮品業務利潤中鮮品盈利占比70%左右,凍品盈利占比30%左右。下半年將根據行情,適時加快凍品出庫,預計凍品將繼續為企業經營帶來正收益。
對于下半年的工作安排,雙匯發展表示,肉制品堅持“兩調一控”的經營方針,聚焦主導新品,加強培育推廣,擴規模保盈利。公司生鮮品業將做好“六個結合”的產品策略,加強行情研判,把握行情節奏,多措并舉降成本、控費用,創新管理提效率、增效益,加大市場投入拓網絡、增網點,發揮產業協同擴鮮銷、上規模,持續鞏固和增強企業競爭優勢。養殖業經營將增強產業協同促發展。
同時,加快餐飲及團餐業務發展,加快網點擴增,夯實上量基礎,升級營銷管理,強化品牌建設。推進數字化建設,助力企業提質增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雙匯發展是現金高分紅的屠宰行業龍頭,下半年豬價景氣回升有望帶動凍品盈利回暖,維持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4年至2026年歸母凈利分別為60.02億元、63.12億元和66.02億元,維持“買入”評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