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3家公司兩次使用 科創板詢價轉讓規模迅速增長
作為創新性制度安排,詢價轉讓已經成為科創板公司減持的重要方式之一。8月10日,山外山發布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公告顯示,華蓋信誠醫療健康投資成都合伙企業擬通過非公開詢價轉讓方式,轉讓其所持有的706.8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20%。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山外山年內第二次詢價轉讓。
3家公司年內兩次進行詢價轉讓
今年1月9日,山外山兩首發前股東珠海岫恒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華蓋信誠醫療健康投資成都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擬委托中信證券組織實施詢價轉讓,擬轉讓股份的總數約731.1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3.39%。上述兩股東均為山外山持股5%以上的股東,但均非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亦不是董監高人員。
除了山外山,年內已經二次詢價轉讓的科創板公司還有瀾起科技和石頭科技。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6月8日和7月23日,瀾起科技均發布了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值得一提的是,瀾起科技作為2019年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公司股東通過詢價轉讓機制,分7批累計成交107.92億元,詢價轉讓金額是迄今為止科創板最多的。同年上市的金山辦公,自2020年以來,公司股東通過詢價轉讓機制,分5批累計成交84.44億元。
石頭科技于今年4月13日和6月8日發布詢價轉讓計劃書。
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40批共計37家科創板公司相繼拋出股東詢價轉讓計劃,這一數量超過2023年全年的水平。截至目前,科創板共有84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完成134單詢價轉讓,總成交金額超過560億元。
實際上,詢價轉讓與科創板首發前限售股份解禁節奏密切相關。以2022年8-12月為例,隨著科創板大非的大規模解禁,詢價轉讓實施項目迅速增長。期間共實施詢價轉讓27起,同比增長440%;轉讓規模120億元,同比增長232%。從成交價來看,年內完成的40批詢價轉讓交易定價較高,在定價日(發送認購邀請書之日)的80.99%至96%之間,平均為90%,即為市價的九折。
私募與公募基金為主要接力者
2020年7月,上交所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科創板率先試點持有首發前股份的股東以詢價轉讓方式減持。
對存在減持需求的上市公司股東而言,詢價轉讓相比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減持節奏更快,報價通常在1天內結束,且詢價轉讓允許多方共同轉讓或受讓,整體減持效率更高。同時,詢價轉讓減持對市場的沖擊更少,有利于維護上市公司市值的穩定。
對受讓詢價轉讓股份的長期投資者而言,詢價轉讓設置了70%的折扣底價,較定增折價上限更大,且單次轉讓份額較大,可較快完成建倉。
對二級市場投資者而言,龍頭公司、權重股公司的股東采用詢價方式轉讓可減少減持對公司股價、指數的沖擊,且詢價轉讓受讓方有6個月鎖定期,可引導長期投資者進入公司,進一步優化科創公司投資者結構,促進市場主體之間理性博弈,維護市場穩定。另外,詢價轉讓交易的規范性與透明度高,在詢價啟動、定價、成交三個關鍵時點均須及時披露公告,且有券商核查。
以瀾起科技為例,7月27日,公司發布的詢價轉讓結果顯示,興全基金、諾德基金、廣發基金等多家公募機構在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銀等外資巨頭也有參與。此外,瀾起科技此次詢價轉讓還吸引了上海一村投資等私募機構、興業證券等券商機構以及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險資。
不過也有投資者表示,詢價轉讓接盤方多為公募基金,這也意味著用基民的錢去接盤。如果大股東想減持10%的股份,規定要求3個月內在二級市場減持比例不能超過1%,所以減持10%股份至少需要兩年半,但如果通過詢價轉讓給10家機構各1%的股份,那么6個月的鎖定期一到就能全部清倉。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