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張罰單涉及17名責任人 內控不當的國盛證券能否“曲線上市”?
上周五,中信建投實習生拍攝視頻,導致該公司內部涉密信息泄露一事引發市場廣泛討論。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這反映出中信建投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和疏漏。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其內控合規管理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大眾證券報》注意到,同樣是在上周五,國盛證券收到了江西證監局的9張罰單,涉及17名當事人,直指公司內控問題。
合規管理形同虛設?
此次領罰要追溯至4年前。彼時,鑒于國盛證券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中國證監會決定自2020年7月17日起對公司依法實行接管,后于2022年7月16日結束監管。
據江西證監局此次披露的信息,國盛證券被接管前存在未按規定如實報告股東實際持股比例;董事會、經理層人員超出授權履職;股票質押業務內控不完善和為股東的關聯方提供融資;核心業務人員違反廉潔從業規定;授權未取得高管任職資格人員實際履行高管職務等情況,未能有效實施合規管理,違反了相關規定。
對于上述違規情況,江西證監局一口氣開出多張“罰單”:對國盛證券時任副總裁、部分項目風控會的負責人朱宇等4名主要負責人采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對公司時任財務總監、相關股票質押項目風控會負責人胡曉寧等3人采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措施的決定;對公司時任董事長裘強下發了《認為不適當人選事先告知書》。值得一提的是,裘強因涉嫌洗錢罪和賭博罪在逃,公安部已于2021年對其發出通緝。
同時,江西證監局責令國盛證券對孫劍、陳迎豐、胡強、胡振齊、魏蕊輝、羅靜、周明來、鐘定將、李志宏等應對相關違規行為負有責任的參與人員作出處分。
資源整合能否有所改變?
資料顯示,國盛證券是A股上市公司國盛金控(002670)的全資子公司,而國盛金控最近也領到了一張“罰單”,并因此提交了一份整改報告。
5月22日,國盛金控收到江西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公司因存在業務收入確認不規范、商譽減值測試信息披露不充分、公司治理不規范等三大內控治理問題,被責令整改,公司時任董事會秘書、時任財務總監等4人被出具警示函。
國盛金控此前存在的問題背后也有國盛證券的身影。2020年至2022年,國盛證券的保薦業務收入未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有關規定進行計量,導致母公司國盛金控收入確認出現差錯,上述期間差錯金額共計為700余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國盛金控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整合資源、提高效率、聚焦證券主業,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實效,公司擬吸收合并國盛證券。
待吸收合并生效后,國盛證券將注銷獨立法人資格,其所有資產、負債、權利、義務將轉移至國盛金控,其現有業務(資質)和員工也都由國盛金控承繼和接收,最后,國盛金控將更名為“國盛證券”。市場將這一操作稱為“曲線上市”。
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內控管理都存在缺陷,公司是否進行了有效整改?吸收合并之后的經營管理又能否規范?對此,《大眾證券報》記者致電國盛金控董秘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已經整改完成了,也發了公告。國盛證券那邊主要是針對2020年被接管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但國盛證券應該已經在整改。”
對于合并事項的進展,以及會不會受到影響,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還在努力推進過程中,可以關注后續公告。”
記者 陳陟 實習記者 黃琴琴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