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管理層工資湊研發費用 中信建投因保薦業務再領罰
7月22日,上交所披露了三張罰單,事關鄭州恒達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達智控”)IPO事項中存在的違規行為,領罰對象涉及恒達智控及其IPO保薦機構中信建投、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以及相關責任人。
公開信息顯示,恒達智控的上市申請于2023年9月獲上交所受理,2024年年初公司被中國證券業協會抽中現場檢查,隨后公司和保薦機構在5月份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
盡管恒達智控IPO進程已經宣告終止,但“故事”還未結束。現場檢查發現,2023年,恒達智控將并非承擔公司研發工作的15名項目經理,以及2名分管中層管理人員的工資薪酬全部計入了研發費用當中,涉及薪酬355.69 萬元,占研發費用比例為3.87%。
作為保薦機構,中信建投不僅未對此事的合理性進行審慎核查,其在執業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盡責之處。如函證程序執行不到位,對恒達智控個別客戶函證程序中存在發函地址與回函地址不一致的情形;對公司通過控股股東招投標平臺進行采購、與控股股東等共同申請發明專利等獨立性相關事項核查不到位,對公司增資事項的核查底稿也存在遺漏。
今年以來,隨著新“國九條”等文件的發布,證監會強調進一步壓實投行“看門人”責任,嚴格落實“申報即擔責”,并且明確對“一查就撤”等問題追查到底、問責到人。
因此,除了中信建投,負責該IPO項目的2名會計師和2名保薦代表人也遭到了監管警示。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以來中信建投已經領到了上交所和證監會下發的共計7張罰單,另外有8名保薦代表人受罰。
對于僅僅半年時間就出現如此多的執業問題,中信建投作何解釋,又是否進行了整改?《大眾證券報》記者致電中信建投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針對公司業務層面受到的這些處罰,我們也在審視自己的內控體系,督促業務部門認真地反思和整改。”
記者注意到,近期,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在計劃完善保薦代表人負面評價公示機制,或將把撤否項目(即在審項目撤回申報材料或上會被否決)信息記入保薦代表人的“個人簡歷”。
“保薦代表人作為連接發行人與資本市場的關鍵橋梁,其專業性、誠信度直接影響到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與公平性。”經濟學家余豐慧告訴記者,通過負面評價公示機制增加透明度可以形成行業內的警示效應,遏制企圖通過虛假陳述或其他違規手段謀求上市的行為。
余豐慧還表示,盡管短期內可能會導致保薦業務更為謹慎保守,影響部分項目的上市進度,但這是構建一個更穩健、可信賴市場環境的必要過程。
記者 陳陟 實習記者 黃琴琴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