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業MSCI排名第一,深度推動ESG制造業實踐—— 上海電氣:智創美好生活擁抱“零碳”機遇
ESG(即環境、社會和治理)是衡量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尺,也是一套評價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指標。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ESG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在2023年11月16日召開的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大會上,上海電氣(601727)“ESG各領域實踐案例”成功入選“2023年上市公司ESG優秀實踐案例——ESG綜合實踐”。多年來,上海電氣堅定“雙碳”目標,擁抱“雙碳”機遇,積極提升綠色制造水平,深化工業領域節能減排,做美好生活的智創者。公司從2010年首次編寫并披露2009年社會責任報告,并自2016年起披露環境、社會及治理報告,且每年定期發布。
截至目前,上海電氣已連續發布了14份社會責任報告和8份ESG報告,報告如實披露集團對于股東、客戶、伙伴、員工、環境、社區等重要權益人的履責實踐,反映集團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履責表現。
實力贏得尊重
中國同業MSCI排名第一
上海電氣近幾年來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加大自主研發力量,引領電氣低碳產業蓬勃發展,積極承擔國家“雙碳”目標責任,穩步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作出諸多貢獻。
值得關注的是,國際權威指數機構MSCI(明晟)近期將上海電氣的ESG評級由BBB提升至A,成功實現連續兩年評級提升,不僅反映了上海電氣ESG治理水平和披露質量正持續提升,更代表了資本市場對上海電氣長期投資價值的充分肯定。(見下表)

上海電氣MSCI評級逐年穩步提升

上海電氣在中國同業MSCI排名第一
“有些國內企業對于參加海外的ESG評級有些擔心和顧慮,請問上海電氣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帶著市場中的不同聲音,《大眾證券報》記者向上海電氣提出了上述問題。
對此,上海電氣ESG工作負責人馬醒部長表示非常愿意解釋這個疑問:“參與國際ESG評級是中國企業融入國外市場,得到海外投資者認可的重要手段之一。雖然國際ESG評級方面確實存在著不同國家社會發展階段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但是我們不應該因此就躑躅不前,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和求同存異的積極態度,通過不斷地溝通和持續改進來贏得世界的尊重?!?/p>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ESG的評級體系,記者詢問到:“國際ESG評級體系在中國市場并不完全適用,請問我們要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應該如何培養本土化的ESG評級體系,使其發展壯大,并在國際市場取得較高的認可度。”
馬醒部長進一步表示:“國際上比較有名的ESG評級是MSCI(明晟)的ESG評級,MSCI(明晟)成立于1968年,1972年就開始致力于ESG有關的研究,2007年推出全球ESG指數。我們國家本土的ESG評級是最近三年才剛剛誕生的新興業務,參考國際上ESG評級機構的發展歷程,中國本土ESG評級機構的發展壯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從循序漸進的客觀發展規律,平衡好‘對國際標’和‘講普通話’之間的關系,建立符合中國特色且尊重ESG世界觀的評級體系。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立足國內,走向世界?!?/p>
根據可查資料,MSCI(明晟)已有逾40年的全球性指數編制經驗,發行指數20萬條,其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較為廣泛采用的投資標的。2018年6月,A股正式納入 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全球指數。由于所有納入MSCI指數的上市公司將接受ESG評級,A股上市公司便由此開啟了接受 “MSCIESG評級”的道路。2019年11月,MSCIESG研究團隊公開其對逾2800家上市公司的ESG評級結果,并計劃逐步公開更多的上市公司評級結果,進一步提升ESG信息透明度,推動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在更多關注ESG信息的同時致力于ESG績效的改善。目前MSCIESG評級已經覆蓋全球8500家公司 (1.4萬家發行人)以及超過68萬家股票和固定收益債券。
八年撰寫8份ESG報告
成功入選ESG優秀實踐案例
上海電氣近日成功入選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2024年上市公司ESG優秀實踐案例。記者了解到,此次案例征集圍繞環境、社會、治理及ESG綜合實踐四個維度,重點關注減少碳排放、社會貢獻與服務國家戰略等十三個議題。這也標志著,上海電氣在ESG方面的種種努力與舉措得到了資本市場與社會民眾的廣泛認可。
近年來,上海電氣持續強化自身ESG體系搭建與能力建設工作,開拓綠色低碳轉型道路,推動中國“零碳”社會建設和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為人類美好生活創造綠色可持續價值。在踐行可持續發展管治理念等領域取得諸多突破,已連續8年發布ESG報告。
上海電氣在發電、火電靈活性改造、輸配電、軌道交通和智能建筑等多個行業場景中推出了各種節能創新產品。通過工藝設計積極促進能源的循環利用,系統設備能夠處理煙氣、水和固體廢物,從而大幅減少碳排放。在公司治理方面,通過加強自身內部合規管理、保持溝通渠道暢通、保護投資者權益等方式進一步提升。
同時,上海電氣嚴格遵守法律和監管要求,確保運營的合規性和透明度。在生產運營全環節踐行綠色理念,明確企業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以企業環保問題為導向,狠抓企業年度環境治理任務,對標 《上海電氣企業環境管理負面清單》,主動推進相關風險管治工作。在強化各層級環保整改閉環跟蹤管理的基礎上,完成了 《上海電氣集團環境保護治理三年行動計劃》。
積極踐行“雙碳”目標
納入恒生可持續發展三大指數
2023年9月,上海電氣同時被納入恒生可持續發展系列指數,即恒生A股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恒生內地及香港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恒生A股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該調整已于9月4日起生效。此次納入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系列的成分股,反映了權威評測機構對上海電氣在環境、社會及企業管理方面卓越表現的認可。
近年來,上海電氣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立足集團低碳化和數字化轉型方向,不斷深化內部管理體系改革,優化企業管治架構,完善ESG管理制度并開展ESG相關治理工作,全面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致力于成為ESG理念的踐行者。
上海電氣積極踐行“雙碳”目標,時刻銘記作為國有上市公司在引領社會及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中的責任擔當,主動在自身運營及業務領域謀求領先的可持續行動,各項ESG建設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2021年“雙碳”戰略及行動路徑的基礎上,上海電氣今年又進一步推動體系化“雙碳”戰略規劃設計和行動體系搭建,正式發布了《上海電氣“雙碳”行動方案》。通過“風、光、儲、氫”等新能源布局,上海電氣發揮與傳統能源產業新舊耦合的組合優勢,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有力支撐。
經過梳理,近兩年,上海電氣先后獲得界面新聞“年度ESG實踐案例”獎、新浪財經 “中國ESG優秀企業500強”、界面新聞 “2022年度零碳未來引領者”、安永 “可持續發展年度最佳獎項2022杰出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先鋒100指數”“新財富最佳IR港股公司”及“2022福布斯中國可持續發展工業企業TOP50”等多項ESG相關獎項。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上海電氣在COP28大會上發聲
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舉行。會議期間,COP28中國角開幕式暨“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實踐”邊會于當地時間11月30日舉行。上海電氣代表在會上發言時表示,上海電氣將以豐富的業務形態和創新技術為更多能源企業和工業企業提供綠色解決方案,努力實現與合作伙伴共建、共贏、共享綠色新未來,用實際行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國家“雙碳”目標提出后,上海電氣加快推動從“能源專家”向“能碳管家”轉變,全面布局“4+2+X”新賽道,面向能源與工業碳減排主戰場,積極構建 “全方位”新型電力系統和“立體式”零碳產業園區整體解決方案。今年重點推出的“風光儲調一體化解決方案”和“數智融合能碳智慧管家”,將進一步賦能探索零碳經濟發展模式,攜手共建零碳社會。

迪拜700MW光熱+250MW光伏太陽能電站EPC項目落成儀式
另悉,COP28會議期間,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太陽能公園世界最大光熱項目暨迪拜四期光熱項目的落成儀式于2023年12月5日舉行。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中國駐迪拜總領館總領事李旭航參加活動。應沙特國際水電公司主席阿布納楊和項目業主公司總裁哈希姆邀請,上海電氣黨委委員、副總裁金孝龍出席該儀式(見上圖)。
那么,公司是如何看待《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中主要的議題和上海電氣ESG工作的關系?
對此,馬醒部長表示:“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多家國際環境研究機構發布的 《2023年生產差距報告》顯示,到2030年,世界各國和地區計劃中的化石燃料生產量與將全球變暖幅度限制在1.5到2攝氏度的額定生產量要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上海電氣主動擔當,一直致力于向全世界提供能源減碳和工業減碳的高端裝備。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們通過在清潔能源和新技術上的不斷革新,一步一個腳印踐行著改善氣候環境的承諾?!?/p>
ESG已逐漸成為全球化經營不可忽視的管理要素,全球ESG披露監管要求日趨嚴格且逐步趨同。2023年6月,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 (ISSB)公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可持續性相關財務信息的一般要求》(ISSBS1)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的披露》 (ISSBS2)最終稿正式發布,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2024年4月,滬深北交易所正式發布 《上市公司自律監督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
2024年5月,中國財政部正式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標志著統一的中國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拉開序幕。
談及紛繁復雜的ESG指標體系,馬醒部長指出:“2023年,上海市國資委發布 《國有控股公司ESG建設三年工作計劃》,旨在構建一套ESG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初步建立一項市國資系統范圍內的ESG評價工作機制;努力打造一批本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ESG管理工作表現卓越的企業;立足本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展現上海國資的引領性和開放性,積極輻射長三角ESG協同發展,營造一個區域性ESG共享生態圈。上海電氣及旗下5家上市子公司均已完成ESG撰寫報告編制和披露工作。同時,香港聯交所鼓勵發行人按照TCFD框架報告氣候信息,根據2024年4月修訂的《上市規則》,將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由‘不遵守就解釋’提升為‘強制披露’,以進一步加強氣候相關披露。此外,歐盟企業社會責任盡職調查指令(CSDDD)要求企業深化供應鏈管理,對在歐洲經營或出口歐洲的中國企業產生影響。雖然企業的ESG管理工作持續面臨著國內外嚴格的監管要求、復雜的出口貿易環境以及下游客戶日益增長的壓力與挑戰,但只要我們堅持高質量發展,目標明確,就可以實現厚積薄發行前路,積跬步至千里長。”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