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MLF延續“縮量平價”續作 LPR報價單獨下調可能性上升
本報訊(記者 劉揚)7月15日,為對沖稅期高峰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90億元逆回購操作。此外,開展1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充分滿足金融機構需求。7天逆回購和1年期MLF利率分別維持1.8%和2.5%不變。因本月有1030億元1年期MLF到期,7月MLF延續“縮量平價”續作。
“本周面臨稅期,16日至17日為稅期繳款,由于7月是繳稅大月,資金面或有波動。為此,央行進行1290億元逆回購操作,通過短端資金注入流動性。后續如果資金面波動過大,央行也可能開展臨時逆回購操作平抑資金波動,預計波動幅度將小于往年同期。”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15日分析認為。
此外,溫彬表示,央行開始聚焦于管好短端利率,如7天逆回購利率,中期利率推動主要由市場決定。通過逐步淡化MLF利率的政策色彩,進而理順各項貨幣政策工具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機制,成為下階段健全利率市場化調控機制的重要方向。“考慮到現階段MLF‘量多價高’,要淡化其政策利率地位,首先需要把MLF的量降下來。過去央行通過MLF等來釋放流動性,投放基礎貨幣,未來可能主要通過降準或者央行購買國債來實現基礎貨幣投放。”
根據Wind統計,MLF未來5個月的到期量顯著增加,分別是4010億元、5910億元、7890億元、1.45萬億元、1.45萬億元。
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未來可考慮明確以央行的某個短期操作利率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擔了這個功能。其他期限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順由短及長的傳導關系。”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主要體現在其為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的定價基礎。LPR是由20家報價行每月根據其對最優質貸款客戶的貸款利率,按市場化原則報價,經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算術平均得出的報價利率,MLF利率對LPR定價有一定參考作用。淡化MLF作為中期政策利率的地位,后續LPR報價本身也不必然需要掛鉤或參考MLF利率。
“7月LPR下調概率上升。”銀河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詹璐預判認為,“第一,目前LPR報價顯著偏離實際最優惠客戶利率,報價質量需要提升。第二,綜合銀行資金成本、風險溢價、供求關系等因素,目前LPR報價有調降空間。第三,當前實際利率偏高,需要進一步調降促進經濟增長,調降的必要性上升。”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