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天科技七次延期回復問詢函
深交所、福建證監局及公司獨董的三重施壓似乎并未引起紫天科技(300280)的重視。公司3日再度發布公告稱,將延期回復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至此,公司已連續七次發布延期回復公告。
因財務數據存疑遭問詢
4月30日,紫天科技披露了2023年年報,去年實現營收21.88億元,凈利潤虧損12.10億元,與此前披露的2023年三季報中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2.90億元、凈利潤2.06億元以及2023年中報中的財務數據均存在較大差異。此外,公司還存在多個主要子公司業務未被列入年報、部分業務進展與前期信披存在重大差異、期末存貨賬面余額突然大幅增加等問題。
對此,深交所于5月6日向紫天科技下發《年報問詢函》,要求公司對上述事項作出說明。然而,公司董事長(代行董秘)宋慶先后以個人身體不適、不負責具體回函工作等為由拒絕實質性溝通。
深交所隨即于5月28日就事后審查的情況向公司發出關注函,提醒公司應當及時根據要求對《年報問詢函》所涉事項作出解釋說明,并提供相關備查文件及材料。福建證監局也就2023年年報的有關事項表示了高度關注。此外,公司三位獨董亦向公司發去《督促函》,建議公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內控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律師稱七次延期或已違規
然而,深交所、福建證監局及公司獨董的三重施壓似乎并未引起紫天科技的重視。3日,公司第七次發布延期回復公告稱,鑒于年報問詢函涉及的相關核查工作較為繁重,還有部分問題回復尚未完成,公司將再次延期回復年報問詢函,預計將于7月9日前完成相關回復工作。
6月29日,公司公告稱,董事郭敏因個人原因請辭,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而就在今年4月,公司公告稱,董秘、副總經理漆夏宇請辭。
公司為何遲遲不回復年報問詢函?公司的財報是否準確?董秘、董事相繼請辭,公司內控是否出現問題?對此,《大眾證券報》記者致電紫天科技,但公司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對于七次延期回復問詢函這一明顯超過常規期限的行為,上海市信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敬國律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延期次數和期限,但紫天科技七次延期回復明顯超出了合理期限,可能會受到監管關注和處罰。”
趙敬國表示,上市公司不及時回復交易所問詢函,可能涉嫌侵犯投資者的信息知情權,影響投資者的價值判斷和投資收益。如果因拖延回復問詢函導致投資者損失,投資者還有權向公司提起索賠訴訟。建議公司盡快完成回復工作,履行信披義務,避免對公司及投資者造成不利影響。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加強督促和監管,維護資本市場秩序。
多家公司屢屢延期回復遭監管
事實上,延期回復次數明顯超出合理期限的并非只有紫天科技,但相關公司并未逃過監管層的監管。
趙敬國在采訪時告訴本報記者:“就上市公司屢屢延期回復、超出合理期限的行為,交易所可采取監管措施或紀律處分兩種處理方式。從既往案例來看,部分公司曾因多次延期回復年報問詢函而受到監管關注或處罰。例如,ST澄星曾五次申請延期回復,最終在監管督促下進行了回復。”
記者注意到,除了ST澄星,已有多家公司因延期回復次數過多而被監管部門處以監管措施。
今年2月,ST海越因七次延期回復問詢函,在上交所下發的《紀律處分的決定》中被判定為“未依規及時回復重大事項監管問詢”。上交所指出,公司七次延期回復問詢函,已經明顯超出核查回復的合理期限。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均被處以紀律處分,并被要求整改。
2023年8月,ST起步因六次延期回復問詢函且未履行信披義務,上交所在給公司下發的監管警示中指出,ST起步未對定期報告問詢函及時予以回復并履行信披義務,違反了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等有關規定。公司及時任董事長陳麗紅等相關責任人被予以監管警示,并被要求提交整改報告。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