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期投資策略: 下半年市場或迎修復性回暖
2024年上半年,大盤呈現先抑后揚的震蕩修復格局。年初指數延續弱勢并加速探底,春節前滬指一度下跌至2700點下方,但在大幅下跌后市場迎來技術性修復反彈機會。隨著新“國九條”、兩會政策推進以及政策預期強化,市場逐步震蕩修復,指數逐步走穩,雖然二季度市場進入區間震蕩,但市場上半年仍處于震蕩修復節奏。券商認為,隨著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和市場情緒的逐步穩定,大盤有望迎來一段修復性回暖期。
銀河證券:
成長股勝率將大幅提升
上半年,中國出海鏈的增長勢頭尤為顯著,外貿韌性較強。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復蘇和制造業景氣回升,我國企業海外業務收入有望實現持續增長。電子、家用電器、汽車、機械設備、基礎化工、電力設備等行業2024年業績有望繼續受益于出海增速提升。另外,截至6月中旬,今年以來已有1554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合計回購金額達940.13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下半年,宏觀經濟修復力度有望持續上升,A股業績有望企穩回升。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中低水平,基本面好轉帶動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加之政策面的戰略布局,A股震蕩上行概率將大幅提升。下半年,小盤股行情有望逐步提升;成長價值風格走向更加均衡,價值股略占優,隨著中美利差不斷收窄,成長股的勝率也會大幅提升。
關于主題和行業結構的博弈。一是投資者風險偏好逐漸好轉,但總體仍處于歷史低位,從而高股息(紅利)行情有望延續全年;二是科技創新作為中長期發展主題,短期易受熱點事件影響,從而有望出現階段性行情;三是出海主題景氣度有望持續上行,利好相關行業;四是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實施下,A股業績增速絕對值較高且估值較低的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費行業,投資價值有望逐漸得到重視。
東吳證券:
科技成長風格有望崛起
下半年獲取超額收益的關鍵在于對風格的把握,成長風格有望崛起,尤其看好科技成長。展望下半年,中美名義增速差有望收斂帶動中美利差收窄,成為中國資產價格修復的核心因素。一方面,美國消費疲弱跡象顯現,通脹韌性回落,美國名義經濟增速的走弱或將趨勢性顯現;另一方面,全球制造業上行周期中,外需的修復疊加政策發力將助推國內經濟向好。
2019年以后,風格對超額收益的影響遠大于2019年之前。過去3年價值風格崛起的背后,是經濟預期斜率不斷調整下,高股息防御板塊估值溢價的攀升,本輪市場風格周期在持續時間上已顯著超越了過去兩輪。隨著海外流動性的逐步寬松,成長風格有望占優。
在市場風格切換的關鍵階段,政策持續助力下,科技股有望“乘勢而上”。政策持續發力,背后是逆全球化和大國博弈的宏觀背景。從交易層面看,科技股符合市場偏好,估值具備性價比。建議關注:優勢制造業、前沿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數字經濟。重點關注半導體、自動駕駛、信創、低空經濟等賽道。
東莞證券:
下半年市場有望回暖
國內經濟在上半年運行穩定,后續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續加大,特別是國債發行、設備更新改造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及地產政策的調整優化將推動下半年經濟走穩。在新“國九條”政策引領下,資本市場將迎來改革深化,改革成效有望在下半年逐步兌現。當前市場估值仍處于歷史相對低位,上半年壓制市場的基本面因素或在下半年適度改善,市場信心將逐步恢復。隨著經濟基本面的逐步走穩以及資本市場政策持續推進,2024年下半年市場有望迎來持續修復回暖格局。
操作策略及投資主線:1.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體的新質生產力主線:關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另一方面亦可關注量子技術、生命科學和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2.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下,低估值、高分紅、盈利穩定的國企估值重塑主線:關注低估值、高分紅、盈利穩定板塊,如公用事業、銀行、基建等。3.受益于行業復蘇或業績穩健的價值回歸主線:關注存在階段性修復潛力的行業如電力設備,以及消費鏈行業如家電和食品飲料等。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