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控人恢復履職后股價被“踩剎車” ST百利處置異常預付賬款力求年底“摘帽”
ST百利(603959)自2024年5月6日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以來,公司股價從停牌前的4.33元/股跌至最低1.33元/股,期間最大跌幅接近70%,而在公司披露其實際控制人、董事兼總裁王海榮恢復履職后,ST百利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截至12日收盤,該股上漲5.19%,報收于1.62元/股,成交額為1420萬元,換手為1.81%。
資料顯示,ST百利主營鋰電材料整線供應,產品涉及新能源鋰電池核心材料、氫燃料電池材料和有機合成材料。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20.69億元,其中,石化設計收入1.38億元,鋰電智能產線和設備銷售收入10.9億元,鋰電板塊工程總承包收入8.25億元。報告期內,公司營收較上年同期下降35.74%,凈利潤虧損1.23億元。
本報記者注意到,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2023年度財報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9.8.1條的相關規定,公司股票于2024年5月6日戴上了“ST”的帽子,公司股價隨即出現連續22個交易日跌停。
面對公司股價大幅下跌,ST百利在日前關于異常波動的回函中表示,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控股股東不存在影響上市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的重大事項,而隨著公司實控人恢復履職,ST百利股價終于被踩了剎車。
某券商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盡管ST百利近期并未公布實質性利好,但公司的整改正在推進。相關措施包括:1、全面清理預付款,與大額預付款供應商溝通,督促其立即發貨或者歸還款項,必要時采取法律手段追討款項,努力降低相應風險。2、針對內控缺陷深入開展自查,完善內部控制工作機制。3、加強資金管理等內控制度的執行,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公司相關制度,明確資金管理的分工與授權、實施與執行、監督與檢查,對支付資金額度、用途、去向及審批權限、程序作出明確規定和限制,嚴格審批程序,堵塞監管漏洞。4、進一步加強公司管理層及相關業務部門、關鍵崗位業務人員對相關法規、管理制度、審批流程的學習培訓。
針對非標審計意見所涉的異常預付賬款事項,ST百利日前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百利鋰電已分別與相關供應商簽訂《補充協議》,主要包括調整原合同設備訂貨數量,變更合同金額,應付款直接抵消原合同的預付款,預付款分期退還等方式。截至2023年年報披露日,公司供應商已退款3300萬元。
此外,ST百利日前在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針對年報審計中‘預付賬款異?!葐栴},公司將敦促供應商按照協議如期整改,盡全力保證在年內解決,確保順利摘帽?!?/p>
記者 湯曉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