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發現】萬邦醫藥:綜合服務型CRO探索新盈利模式
萬邦醫藥(301520)成立于2006年,是國內較早開展藥物研發服務的CRO(臨床研究組織或合同研究組織)企業之一,能夠同時提供藥學研究和臨床研究服務,其中臨床研究的生物等效性(BE)研究是公司的核心業務。2015年以來,公司累計承接藥學研究服務和臨床研究服務項目超過500項,BE備案數量占全國總數比例持續上升,項目經驗豐富,訂單儲備充足。公司經營規模擴大,總營收持續上升,2023年總營收達到3.42億元,同比增長31.07%;扣非歸母凈利潤達到0.98億元,同比增長12.89%。
仿創藥市場持續擴大,仿創藥CRO行業前景廣闊。醫藥研發投入規模持續增長、一致性評價政策加速推進的背景下,藥物研發的外包比例上升,制藥企業對CRO的需求持續增長。集采模式下,隨著重磅專利相繼迎來“專利懸崖”,仿制藥市場預計進一步擴大,新藥研發預計加速,藥企降本增效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為CRO企業提供更多潛在機遇。MAH(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落地為CRO企業探尋自主研發的盈利模式,CRO行業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企業不斷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
公司具備承接對某一藥品研發的藥學研究及臨床研究全流程服務的能力,其中在生物等效性研究環節具有較強競爭力。公司現已建立起“藥學研究服務+臨床研究服務”綜合服務能力,二者具備良好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能有效提升藥物研發成功率。其中,在生物等效性研究環節具有較強競爭力。一方面,公司的生物等效性研究項目數充沛,占全國生物等效性研究備案數較高,根據CDE(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官網公布數據,2020年至2022年該比例分別為6.53%、7.50%和9.77%;另一方面,公司開展生物等效性研究業務效率高,2020年至2022年正式試驗項目平均周期為5—9個月,低于行業6—12個月的均值。
公司現有業務相對聚焦于仿制藥領域,客戶基礎及服務能力相對較強。公司現有客戶覆蓋國內知名藥企,包括華潤集團旗下如華潤賽科、華潤雙鶴藥業等多家公司,以及科倫藥業、上海現代制藥、濟川藥業等,在仿制藥領域經驗相對豐富。同時,公司承接的利培酮口服溶液為全國第一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恩替卡韋分散片為安徽省第一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甲硝唑片為全國第二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凸顯公司的仿制藥研發服務能力。
公司構建全流程醫療健康CRO平臺,探索自研轉讓盈利模式。自成立以來,公司持續關注自身技術平臺的搭建和完善,目前已經搭建8個技術平臺。2020年至2022年公司銷售毛利率維持在50%以上水平,人均創收高于可比公司,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臨床研究服務業務持續發展,2022年公司臨床試驗運營項目共141項,BE備案數量占國內總量的9.77%,幫助多個企業獲得首家過評;藥學研究服務收入比例在2020年起維持在約20%水平,累計承接項目90余項,成為公司一大重要盈利板塊。同時,公司正進一步拓展自主立項成果(帶進度)轉讓業務,目前已有數個自研品種待轉讓,預計成為公司又一重要盈利來源。
開源證券認為,公司已具備提供藥學研究和臨床研究全流程服務的能力,并致力打造醫療健康CRO平臺。公司持續深化已有技術平臺,拓展自主立項成果轉讓的盈利模式。看好公司的長期發展,預計2024年至2026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6億元、1.66億元、2.1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6.7%、31.5%、27.3%,對應每股收益分別為1.89元、2.49元、3.17元。與可比公司的平均估值相比,公司估值合理,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記者 劉希瑋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