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科創板公司成功“摘星脫帽” “有進有出”繪就科創板生態圖景
隨著*ST慧辰、*ST富吉等科創板公司成功“摘星脫帽”,“有進有出”的動態退市機制逐步形成,這有助于優化科創板上市公司結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幫助科創板加速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兩公司退市風險警示解除
6月7日,*ST慧辰、*ST富吉兩家科創板公司均公告將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并停牌。根據公告,兩家公司股票于6月7日停牌一日,并將于6月11日起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后,投資者當日通過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和盤后固定價格交易累計買入的公司股票數量,不再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12.1.4條有關規定,公司股票的日漲跌幅不變,仍為20%。
*ST慧辰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后,公司簡稱變更為慧辰股份;*ST富吉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后A股簡稱為富吉瑞。
*ST慧辰是一家以數據分析應用技術為核心支撐的科技創新型企業。2023年4月,公司因其審計機構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2022年度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并披露《關于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暨停牌公告》,于2023年5月5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隨后,*ST慧辰更換審計機構,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的《2023年度審計報告》及《2022年度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涉及事項影響已消除的專項說明審核報告》,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12.4.10條規定,該公司《2022年度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涉及事項的影響已消除,且不存在其他需要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
與*ST慧辰不同,*ST富吉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原因主要在于業績不達標。
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紅外熱成像產品和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科技企業。因2022年經審計的扣非凈利潤為負值,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12.4.2條第一款的規定,富吉瑞股票于2023年4月27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2023年,*ST富吉業績回升,其中,2023年營業收入為2.09億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后營業收入為1.96億元;歸母凈利潤為-9631.87萬元,歸母扣非凈利潤為-9755.42萬元。按照相關規定,*ST富吉能夠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向交易所申請撤銷對其股票實施的退市風險警示。
加速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ST制度針對的對象是出現財務狀況或其他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在異常的時間段內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會被實行特別處理,其股票交易漲跌幅限制從10%降低至5%,股票名稱改為原股票名前加“ST”或“*ST”等特別處理標識,并強制定期向投資者發布風險警示公告,內容根據實行風險警示的不同原因而有所不同。
滬深證券交易所自1998年4月22日宣布開始實行特別處理制度,同年4月28日,“遼物資A”由于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的凈利潤均為負值,被實行風險警示,股票簡稱更名為“ST遼物資”,A股歷史上第一支ST股票由此誕生。實際上,1998年至今,滬深交易所針對股票上市規則分別做過多次修訂,體現了滬深交易所對風險警示的嚴控。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司司長郭瑞明指出,今年以來,滬深兩市新增99家公司股票被實施ST或*ST,其中包括44家ST公司和55家*ST公司。這一變化與往年基本持平,顯示出市場在面對風險警示時的穩定性。ST制度的目的在于向投資者充分提示相關風險,而并非直接退市。通過滿足一定條件后,公司可以申請撤銷風險警示。這一制度不僅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識別風險,也為問題公司提供了整改的機會。
兩家科創板公司成功“摘星脫帽”顯示出這一機制的積極效果。
“從*ST澤達、*ST紫晶涉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多項違法行為,成為科創板首批退市企業,到頂格處罰和投資者保護雙管齊下,確保‘退得下、退得穩’,再到現在我們看到包括此前恒譽環保的戴帽摘帽,今年理工導航的戴帽以及*ST慧辰、*ST富吉接下來的摘帽,‘有進有出’的動態退市機制的逐步形成,標志著A股市場正朝著更加公平、高效的方向發展,有助于優化科創板上市公司結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幫助科創板加速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一位市場人士表示。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