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無人機,放飛科技夢 咸亨國際:用專注的目光做好“加減乘除”
5月底的杭州城,微風不燥,灑在身上的陽光還透著溫潤。在城市的東北角,有一座十幾層高、由銀白色玻璃外墻組成的辦公樓,這里便是A股上市公司、MRO(維護、維修、運行)集約化供應商——咸亨國際(605056)的辦公地所在。
“你可以把MRO供應商想象成面向全國市場的品牌化裝修公司,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在大樓的11層會議室,咸亨國際董秘葉興波給《大眾證券報》記者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
如今的咸亨國際,身份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供應商。最近,公司的股票概念多了一個熱門標簽“低空經濟”。12年前,當咸亨國際決心拓展無人機業務時,“致力于成為低空領域優質服務商”便成為公司的一個目標。
如今,帶著“勘你所愿、清楚瞰見”的立項愿景,公司的無人機業務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咸亨國際業務線中最生動的一個縮影。帶著對公司無人機業務的好奇,記者來到距離公司辦公地址不遠處的賽孚城(咸亨國際應急安全中心),聽說這里面藏著其無人機業務的“秘密”。
做減法:
以平臺為抓手護航
步入賽孚城一樓展廳,在顯眼位置處整齊擺放著數臺大小、形狀不一的無人機產品。“我們早在2012年就切入了無人機賽道。”咸亨國際無人機業務負責人張曉莉指著展廳右側的一排無人直升機產品告訴記者,公司的無人機業務最初是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了產學研合作,“這些都是我們早期生產的產品。”
無人機技術發展迅速,如今已經細分出固定翼無人機、無人直升機、多旋翼無人機等多種形態的產品,而隨著對無人機技術了解的深入以及公司相關業務的發展,咸亨國際逐漸意識到,產品并非客戶真正的需求。“客戶想要的其實是結果(數據),而非產品本身。‘產品+服務’,也是MRO商品與其他商品的最大區別。”張曉莉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咸亨國際的無人機業務主要應用于能源、交通、應急等領域,尤其是在電網、油氣行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工業巡檢是公司無人機業務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我們會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場景化的解決方案。”張曉莉表示,2015年前后,公司果斷舍棄了無人機相關零部件的制造業務,積極融入無人機行業成熟的供應鏈生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以無人機業務為核心的“軟、硬、培、服”一體化平臺的搭建上,致力于打磨無人機場景化、實用化應用能力。
做減法收到了奇效。“無人機從最初只做航拍,到成為飛行平臺,通過搭載不同感知模組的負載,我們的飛行平臺產品已經可以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大顯身手。”在展廳中央陳列著一架翼展約1.5米的黑色四旋翼無人機——M350 RTK,張曉莉給記者描述了其在多個使用場景中的精彩表現:搭載H30T雙光相機,它就能進行電網線路的巡檢;搭載H20N星光相機,它可以完成野外夜間搜尋作業;搭載L2激光雷達,它可以進行輸電線路點云建模;搭載P1全畫幅相機,它可以實現煉化廠區精細化3D實景建模……
不僅如此,通過搭載系留照明裝置、激光甲烷檢測儀、聲學成像儀、紫外成像相機,M350 RTK就可以分別滿足長期滯空照明、天然氣長輸管道甲烷泄露檢測、電網線路異常放電檢測等作業場景的需求。
除了掛載配件豐富的M350 RTK無人機,咸亨國際還為電網、油氣行業中單人多器材應對突發事件這類使用場景,準備了整機重量(含電池)不到8斤的M30系列無人機,以便實現快速部署。此外,為了滿足密集架次作業需求,咸亨國際還提供了自動換電機場產品,依據設定,可以自動完成無人機的起降、巡檢圖像采集和更換電池操作。
飛行平臺加上配套的軟件,再配合智慧大腦——由咸亨國際研發的“瞰岳”智慧巡檢數字平臺,企業就能實現更高效的生產作業。“真正實現了自主飛行、自主識別的智能化作業。”張曉莉表示。
做加法:
以客戶為核心深挖
無人機業務能取得這些成績絕非偶然。
“配電線路一直存在覆蓋范圍廣、基建環境復雜的特點,而傳統的巡檢模式效率低下,根本無法滿足配電線路巡檢的要求。”談及當初為何要涉足無人機業務,葉興波表示,這與公司對客戶需求及對應用場景的深刻理解息息相關。
咸亨國際在電網行業MRO集約化供應領域具備較深的積淀。過去,公司的業務主要在電網領域,2022年提出向油氣等新行業領域拓展,2023年提出向發電領域拓展。咸亨國際一步一個腳印,按照自己的規劃朝前邁進。2023年年底至今,公司先后中標中國華電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和中國華能集團的標桿化項目,業務范圍覆蓋了五大發電集團中的3家,相關業務版圖正加速拓展。
在電網行業中,巡檢是保證電力系統穩定運行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它不僅是發現電力設備故障和隱患的重要手段,更是供電穩定的保障。“傳統的人工巡檢不僅視角單一,還要爬高下低,既不安全,也無法做到全面檢測。但無人機不一樣,其靈活、便捷,加上獨特的空中視角,可以快速發現配電線路的隱蔽性缺陷。”葉興波告訴記者,正因為在電網行業鉆研得夠深,咸亨國際當初才能準確判斷出,無人機將在電網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專注”也是咸亨國際能夠從一家小小的街邊五金店,成長為如今的全國性MRO集約化供應商的秘訣。2023年年報開篇,公司董事長王來興首次給全體股東寫了一封信,他提到,咸亨國際35年來只做了一件事——“和工具打交道”。
目光匯聚處,咸亨國際也找到了業務“殺手锏”——服務。“除了通過不同產品、軟件、平臺的搭配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我們還可以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飛行服務。”張曉莉告訴記者,有些企業暫時沒有配備無人機飛手的條件,公司可以為他們提供無人機巡檢深化服務,涵蓋線路巡視、設備巡視、電隧道檢測等多個應用場景。
“讓客戶主動找我們,讓客戶離不開我們。”王來興在那封致股東信中這樣情真意切地寫道。他還分享了一個“馬背上的咸亨”的故事:2016年4月的一天晚上,新疆阿勒泰某地區一條35KV輸電線路發生了電纜故障,當地已經停電三天。在接到客戶需求后,咸亨國際立即派出技術專員從杭州飛赴新疆,途中山路崎嶇,有一段路甚至只能騎馬通過。最終,在歷經艱難跋涉后,故障在不到72個小時即得以修復。
竭盡全力滿足客戶所需,已成為咸亨國際贏得客戶信任的法寶。據葉興波介紹,如今公司每年輸出的MRO商品超過了2700萬件,提供的技術服務項目超過8000個,專業解決方案項目數超過500個,公司目前已為超過17000個行業客戶提供MRO集約化服務。
做乘除:
以創新為動能外拓
因為向下扎得夠深,咸亨國際抓住了贏得利潤空間的機會。“垂直深耕型MRO集約化供應商瞄準的是細分市場,產品多以非標產品為主,毛利率相對較高。”葉興波對記者表示。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咸亨國際的毛利率數據一直穩定在40%左右,在MRO集約化供應商中位居前列。
但在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咸亨國際的毛利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從而引發市場擔憂:公司是不是經營情況出現了問題?
“這與我們去年拓展了新領域業務有關。”葉興波對記者表示,公司對剛剛進入的新領域場景理解不深,相關業務的非標產品、自主產品占比較低,是影響2023年毛利率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如果多年后回看2023年,一定是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他告訴記者,咸亨國際在2023年發布了五年發展戰略規劃,開啟了一幅嶄新的發展藍圖,而“1+4”是這幅藍圖的核心。
“1”即咸亨國際的主營業務電網領域,“4”是指公司新拓展的油氣、核工業、交通以及應急領域。這背后,是咸亨國際對科技發展紅利的思考。王來興在致股東信中是這樣寫的:未來的中國,科技發展是核心主線,新質生產力會不斷豐富MRO產業的內容。因此,公司要瞄準那些代表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新質生產力產品或領域,努力成為一家高科技產品的落地服務商。
咸亨國際堅定了向科技型公司轉型的目標,而無人機業務被用來舉例。王來興強調,要參考無人機板塊“產品+場景+服務”的獨特模式,堅定科技創新不動搖,不斷賦予自主產品更多的科技含量。
用創新“乘以”新領域,咸亨國際這棵大樹不斷抽枝發芽,而“乘法”之外,咸亨國際還有圍繞“除法”——提效的思考。“MRO是個規模經濟的行業,管理能力至關重要,2023年以來,我們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力度,要讓大樹更高效生長。”據葉興波介紹,咸亨國際在2023年詳細規劃了“數字咸亨2.0”項目并逐步實施,“這也是對我們前期已實施的信息化建設項目的升級。”
據悉,“數字咸亨2.0”可以把咸亨國際的研發設計、采購、生產、營銷、物流、財務和人力等各個環節的多源數據進行有效集成,進一步解決公司數據孤島的問題,通過充分協同上下游資源,優化調整公司職能支撐體系的架構和業務流程,實現企業信息數據價值的有效轉化,最終實現降本增效。
“今年3月,我們開始全面切換新的數字化系統,這對履約交付和資金結算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葉興波坦言,數字化系統切換的過渡期對公司凈利率產生了一定影響,“但這并不會影響咸亨國際向數字化要發展動能的決心。”
在這封致股東信的最后,王來興以五個“很幸運”為排比句,表達了對時代的感激,但咸亨國際能行至今日,絕不僅是因為運氣好,能夠專注地做好自己的“加減乘除”,或許才是其能夠一直站在時代浪潮之上的堅實底氣。
記者 陳陟 實習記者 李漫鴻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