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向下調整空間有限 券商建議靜待做多行情
6月以來,在大基金三期、商業航天等事件催化下,市場資金回流科技板塊,有色金屬等板塊波動加劇。券商認為,增量資金不足,難以驅動指數快速上行,滬指圍繞年線震蕩整固的概率較大。當前,市場處在估值較為合理的階段,指數下行空間有限,建議先以均衡配置為主,待后續情緒穩定后再做新的方向挖掘。
財通證券:
靜待做多行情
年初以來,大盤觸底回暖,經濟、政策實現完美共振,推動市場在春節后取得優異表現。今年是全球經濟觸底回升之年,投資策略從前兩年的“估值從低到高選股”轉向“盈利增速從高到低選股進攻”,成長和周期是估值盈利雙擊最受益的板塊。
年初周期股表現優異,當前成長等待補漲修復。結構上,當美聯儲降息落地,隨后1至2個月傳導至經濟上,市場會沿著“成長”到“成長+出海”的思路配置。
當前,成長股啟動尚需要三大條件:通脹環比回落至0.2%、美聯儲降息、政策催化。2019年,美聯儲降息三階段行情:3月至4月,市場預期降息,全球經濟股市第一次脈沖上行;5月至7月,降息預期回落,股市再次回落;8月至年底,美聯儲降息落地,股市回暖。
行業配置層面,建議關注以出海為主的“周期+成長”方向。一是周期以出海方向為主,機械行業單季度營收和業績增速連續兩期加速回暖,電子、汽車行業單季度營收增速均高達約10%;二是成長方向的性價比有所凸顯,國資委、央企加大11個應用基礎研究行動計劃,量子信息、6G、深地深海、可控核聚變、前沿材料等方向值得進一步關注;三是綜合業績增速邊際提升、今年一季度的單季業績正增長且年初以來估值修復小于30%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子、家電、化工等,進一步細分主要為航海裝備、家電零部件等。
國泰君安:
布局成長與藍籌股
近兩周,股市沖高回落。盡管外部局勢依然復雜多變,但重要的變化在于2024年內需政策態度轉向積極主動,這將是推動股市震蕩上升的關鍵動力。不同于2023年股市高期待、高持倉,但樂觀預期持續落空的局面,經過2024年初股市波動后,目前股市呈現低預期、低期待、低倉位特征。一致偏低的共識隱含了可能出人意料的回報空間。展望后市,市場調整反而提供了逆向布局的時機。
投資選擇上,建議先大盤藍籌股、后小盤成長股。現階段重點在“有產品、有訂單、有業績且估值合理”的股票,隨著市場對風險評價進一步降低,行情有望擴散。具體到行業上,推薦關注:1.看好部分內需板塊反彈,推薦金融、地產、飲料、農業,以及電力、交運、煤炭、石化;2.改革預期有望升溫,推薦半導體、國防軍工、創新藥、計算機信創;3.看好股息優勢的港股紅利與增長優勢的科技龍頭。
東吳證券:
看好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
今年4月至5月,外資流入明顯推動了A、H股票行情。盡管近期海外資金流入中國市場的速度有一定減緩,但是此輪新進入的海外資金暫時不會離開中國。主要基于兩點原因:1.當前經濟中的下行風險正在逐漸消散,政策上有邊際改善,比如房地產政策正在逐漸落實;2.盡管全球所處經濟周期不同,但是全球風險資產價格出現普漲。值得關注的是,除了AI行情之外,上游能源和公用事業表現尤為突出。
6月市場普遍關注政策改革。短期內資金流向短債,也會對股市的估值有正面作用。也因此,繼續看好“價值”類型股票。
基于以上情況,看好上游能源和公用事業。全球AI浪潮,不只是科技股上漲,上游能源和公用事業也隨之上漲。背后隱藏的是科技革命對能源的強需求。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更主要的還是供給因素。地緣政治問題頻發,世界不確定性增強,能源行業企業普遍沒有進行資本支出擴張產能。
另外,建議關注電改和醫改。電改會推動電力價格更為市場化,疊加AI算力對電力的需求,電力板塊會有明顯機會;隨著醫改進一步深化,醫藥有望迎來新一波行情。同時,繼續看好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當前內需恢復仍需觀察,相比之下,外需依舊比較強勁,所以企業出海“外卷”趨勢仍不會改變,出海型企業的業績相對有保障。尤其看好海外業務占比較高,且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