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零食上市公司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安全生產”“質量管理”成高頻詞
Wind數據顯示,以申萬三級行業劃分,2024年第一季度,除了來伊份、黑芝麻以外,其余8家A股零食上市公司實現營收同比增長;盈利方面,有六成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A股零食上市公司不僅交出了不錯的業績“成績單”,其中八成企業還披露了社會責任報告。
產業鏈也要高質量發展
在零食上市公司已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中,“安全生產”“質量管理”是高頻關鍵詞,而在構筑食品安全生產防線的過程中,企業除了緊盯自身外,正把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產業鏈的上下游。
鹽津鋪子在報告中羅列了這樣一組數據:2023年,公司現場質量培訓4705次,培訓人次12.56萬人,培訓課時2258小時。不僅如此,公司還在報告期內專門針對供應商進行了嚴格的質量管控。2023年,鹽津鋪子累計對供應商開展現場輔導39次,提出整改事項307項,并督促相關供應商限時完成整改。
同樣重視“向下監督”的還有洽洽食品。公司在社會責任報告中表示,已建立了完善的食品質量全生命周期管控機制,確保從源頭到終端的安全。2023年,洽洽食品圍繞銷售渠道開展成品抽檢,累計走訪超14個城市的終端市場,14家經銷商以及84家門店,覆蓋華中、華南、華北等全國7大經銷區域。
良品鋪子則希望以“品質化”為內核,全面布局供應鏈。公司提出,要深入上游,夯實中游,連接下游,實現每個環節的增值,推動產業鏈轉型升級。據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良品鋪子的采購版圖已覆蓋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已協同供應商建立12個專屬種植養殖基地,公司加盟總店數量已超過2000家。
而勁仔食品提到,要把產業鏈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公司正不斷發揮產業精準扶貧優勢,探索與農戶利益聯結的合作方式,通過產業鏈助力鄉村振興。2016年至2023年,勁仔食品已帶動產業鏈上的農戶增收約26億元。
零食上市公司對“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視,一方面是公司承擔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另一方面或與當下的市場要求緊密相關。華創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零食品牌商完成了從商超時代到電商時代再到存量時代的三輪渠道變遷。在當下的存量時代,高性價比需求興起,對企業供應鏈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數字化助力“強鏈補鏈”
“供應鏈將是企業未來競爭的核心,同時,產業鏈布局的完整度將決定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零食企業不斷夯實、完善以及補強產業鏈的完整度已是大勢所趨。
如何更好地推動全產業鏈布局?已有零食上市公司交出了答卷:發力數字化協同。
今年第一次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甘源食品就重點提到了公司的“供應鏈數字化”布局——引進智能倉儲系統,實現物流信息的追溯管理;通過系統一鍵生成生產計劃,減少大量排產計算工作。
“從生產源頭到銷售端,整條產業鏈,公司都做了數字化工作。”甘源食品證券部工作人員向《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數字化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的生產效率,這也是公司業績穩步增長的一大原因。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一季度,甘源食品營收增速保持在兩位數的水平,2024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49.75%至5.8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0.91億元,同比增長65.30%。
同樣提到推進產業鏈與數字化協同發展的還有三只松鼠。“產業鏈數字化協同平臺項目貫穿柔性化生產試制線,支撐行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各環節全過程信息協同。”三只松鼠在社會責任報告中表示。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三只松鼠已從單獨的銷售端拓展至從原料到生產發貨的整個產業鏈,“2023年公司已全面拓展產業鏈,產業鏈的打通已對公司2023年業績增長產生積極影響,未來也會助力公司實現2024年的‘百億’營收目標。”
數字化手段固然提供了強大的助力,但在朱丹蓬看來,零食企業想要實現全產業鏈布局的難度依然不小,“一個零食企業有上千個SKU(最小存貨單位),如果都要去建立完整的產業鏈,不太現實。但通過自建加上代工,零食企業便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產業鏈的布局。”
記者 陳陟 實習記者 李漫鴻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