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期投資策略: “紅利”為盾 “新質生產力”為矛
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已在4月底收官,A股共有3884家宣告分紅,分紅率為39.16%,分紅總額和分紅比例均達到歷史最高值。有券商認為,今年中期投資策略應以“紅利”為盾、“新質生產力”為矛,穩定紅利防御屬性凸顯,“新質生產力”是人類進入新社會發展階段的先進生產力。從大市上來看,也有券商認為,2024年市場上漲趨勢可能還沒有完成,不過,第一波輪動式估值修復可能已達尾聲。
天風證券:
中國權益資產成為避風港
中國權益資產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中國股指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長周期仍有修復空間。內外資對中國權益資產短期共振。港股通累計凈流入規模出現加速擴大態勢,交易型外資回補也同樣帶動A股走強。
新“國九條”厘清資本市場發展的規則,對危害資本市場健全發展的風險加強監管。2023年下半年,資本市場暖風頻吹,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多項政策發布,市場情緒回暖。今年資本市場改革延續,2024年立法工作計劃提及金融穩定法。資本市場制度改革頻出,均為A股長牛奠定更扎實的基礎。
新“國九條”中“市值管理”“提高二級市場投資回報率”從政策面上進一步催化高股息策略。在政策邏輯和市場邏輯共振之下,具備壟斷性、稀缺性的高股息資產有望獲得價值重估。A股整體盈利增速相對承壓,穩定紅利防御屬性凸顯,新“國九條”下上市公司分紅率有望提升,針對高股息板塊,公募尚未大規模主動加倉,投資方向并不擁擠。而“新質生產力”是人類進入新社會發展階段的先進生產力,科技行業各細分領域估值適中,盈利增速較快。“新質生產力”方向,公募持倉除電子外均相對低位。
國投證券:
市場風格預計重返大盤股
下半年市場風格預計重返大盤股,以高股息為代表的大盤成長定價格局正在逐漸形成,中小盤投資價值更多體現在基于AI和“新質生產力”的產業配置價值、并購重組的事件驅動價值與優質小盤成長股行情。
對于三季度大盤指數的研判,國投證券維持平衡市的判斷。三季度,任何政策效果的評估需要落腳到短期通脹回升上來,要求能夠達到兩點:一是PPI環比持平;二是PPI同比回升,見到盈利底。而外部問題的核心是估值端,即在美聯儲降息預期下,全球資本是否會重返中國。目前來看,三季度在重要會議預期牽引之下,市場并沒有大幅回調風險。
超配行業方面,可以關注商用車、船舶、家電、輪胎、光模塊、工程機械、高股息(公用事業、能源、高分紅消費和電力)、部分資源股(黃金)、科技股美股映射(TMT+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
信達證券:
市場年度反轉已經確立
2024年,市場上漲趨勢可能還沒有完成,不過,第一波輪動式估值修復可能已達尾聲。市場的年度反轉已經確立,背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房地產下滑對各行業盈利的負面影響逐漸達到尾聲,2月5日,A股整體PB(平均市凈率)達到2003年以來歷史最低。二是新“國九條”政策有望改善股市的供需結構。從歷史經驗來看,“熊轉牛”第一波上漲大多持續一個季度左右,以估值修復為主,此時大部分板塊業績并沒有改善。但如果市場漲到第二個季度,則需要各大行業明確的盈利改善以及居民增量資金流入,目前這些因素還需要醞釀,當下有可能是第一波估值修復的尾聲。
交易層面上,目前有三個特征:一是第一波估值修復所有板塊通常都要輪漲一遍,現在已經輪動到較晚的房地產行業。二是近期私募和外資補倉比較快。三是經濟在庫存周期底部剛剛企穩,改善一般會比較慢,后續一個季度,基本面變化可能趕不上投資者預期的變化。
投資策略上,上游周期股這一次調整主要是短期強勢股補跌,大概率1至2周內會結束。商品價格上行剛從黃金輪到工業金屬,因此,信達證券判斷周期股離頂點還有1至2年的時間。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