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豐富拓展“嬰—童—母”產業鏈

孩子王(301078)于2021年10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一家數據驅動的、基于顧客關系經營的創新型親子家庭全渠道服務提供商,創始人及核心管理層長期耕耘國內零售市場,行業經驗豐富,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母嬰童零售行業的領導品牌。但公司IPO上市后業績持續下降,二級市場股價持續承壓。公司究竟怎么了?帶著疑問,近日《大眾證券報》記者借公司召開年度股東大會之機進行了調研。
去年業績下降事出有因
孩子王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87.53億元,同比增長2.73%;凈利潤1.05億元,同比下降13.92%。值得關注的是,這已是孩子王IPO上市后交出的第三份連續下降的年報業績單。2021年上市當年,孩子王實現營業收入90.49億元,同比增長8.30%;凈利潤2.02億元,同比下降48.44%。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20億元,同比下降5.84%;凈利潤1.22億元,同比下降39.44%。
對于連續下降的業績,孩子王董事會在向股東大會提交《關于<公司2023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的議案》里做了補充說明:“2023年,公司剔除可轉債利息支出及股份支付費用的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1億元,同比增長了55.7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04億元,同比增長29.87%,經營質量逐步改善。”
業績是工作的結果。2023年,孩子王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深耕母嬰行業,圍繞“全球優選差異化供應鏈+本地親子成長服務+同城即時零售”策略定位,聚焦“深耕會員、全渠道經營、全球優選差異化供應鏈、本地生活、全域營銷、新項目”六大戰略路徑,強化“組織保障、物流保障、技術保障”三大戰略保障,收購北方母嬰龍頭企業樂友國際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樂友”),打造全齡段兒童生活館,強化同城運營,構建同城服務聯盟,大力推進數智化轉型,推出 KidsGPT 智能育兒顧問,不斷提升用戶的服務體驗,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鞏固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公司可持續高質量增長。
對于收購樂友,孩子王董事長汪建國在股東大會后交流環節時透露,主要出于三個方面考慮:孩子王北方市場比較弱,樂友北方市場強;樂友的加盟模式比較成熟;樂友有占比30%的服裝自有品牌。收購后的發展證明了收購決策的正確。在“孩子王+樂友”雙品牌運營模式下,孩子王迅速打開北方市場。目前,公司門店總數近1200家,覆蓋全國21個省(市)、200多個城市。
隨著樂友并表,孩子王今年一季度業績迎來開門紅:一季度實現營收21.94億元,同比增長4.64%;凈利潤1165.89萬元,同比增長53.55%。
圍繞“三擴”戰略打贏三大戰役
受宏觀環境及業績等方面的影響,孩子王二級市場股價持續承壓。孩子王IPO發行價為5.77元/股,2021年10月14日上市首日遭遇市場熱捧,報收于23.3元/股,上漲303.8%。此后股價高位震蕩,2022年3月7日股價漲停創下27.18元/股的上市新高。2024年2月6日,股價創下5.5元/股的歷史新低。目前股價較之低點有所反彈。
孩子王的股價牽動著持股人的心。“貴司上市以來股價屢破新低,請問如何給投資者信心?”之類的問題,頻頻出現在互動易平臺上。
在互動交流環節,記者提出了股價表現問題。汪建國表示,首先是出生率的問題。“全年出生人口數據從2016年、2017年的1700萬人到去年的900萬人,對母嬰行業的影響較大”;其次是上市時趕上了疫情,受到了宏觀環境影響;最后是來自線上的沖擊。
其后,汪建國表示,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受多重因素影響,公司將持續抓好經營管理和投資發展,提升公司市場規模、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公司價值。“我們要豐富拓展‘嬰—童—母’產業鏈。”2023年孩子王率先開創了全齡段兒童成長服務的新業態,推出了全齡段兒童生活館。2023年7月28日,南京弘陽的全球首家兒童生活館開業以來,4—14歲兒童商品交易額同比增長,兒童生活館單店模型已成熟。孩子王2023年年報顯示,孩子王年內成功完成了3家兒童生活館的升級改造,單店交易額平均同比提升了超35%,消費人次也平均增長了近30%,升級效果初具成效。公司計劃2024年升級60家兒童生活館,未來三年升級200家,進一步盤活母嬰市場的存量和增量。
兒童生活館是孩子王2024年三大必贏之戰之一。“2024年,公司將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深耕母嬰童行業,圍繞‘擴品類、擴賽道、擴業態’三擴戰略,堅決拿下‘兒童生活館、非標增長、同城親子’三大必贏之戰,加快推進數字化進階智能化,積極尋求產業并購機會,推動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孩子王對于2024年如此規劃展望。記者 張世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