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典制藥2024年一季度凈利大增63%,創新引領獨家貼膏年銷超15億元
一招鮮,吃遍天!誰能想到一劑小小的“膏藥”,竟然成為了十億元級黃金大單品。
2017年之前,九典制藥還是一家普通的制藥公司,直到公司上市“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至今,該款壟斷性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00%(專利有效期到2038年),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
5月15日,經皮給藥領域領軍企業九典制藥召開2023年度股東大會。財報顯示,2023年營收增長15.75%,凈利潤增長36.54%,經營現金流增長60.3%。
近五年來,即便在經濟波動的背景下,公司的業績依然保持了穩健的增長,營收和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速分別為27%和39%。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5.9億元,凈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63.44%,增速遠超前兩年,而經營現金流則大增142.47%。

董事長帶頭研發實現國產替代
人體吸收藥物的三大途徑:口服、注射、經皮給藥。透皮制劑就屬于最后一種,是指藥物經由皮膚給藥途徑轉運至局部組織或全身血液循環系統,而發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劑。
咱們老百姓用的傳統的狗皮膏藥,和透皮制劑不是一個東西。透皮貼劑屬于復雜制劑,研發難度大,技術壁壘高,國內市場發展尚不充分。
美國、日本是全球兩大經皮給藥市場,其中,日本以消炎鎮痛凝膠貼膏及熱熔膠貼劑為主。此前,凝膠貼膏劑技術在國內“卡脖子”,產品大部分依靠進口。
九典制藥成立于2001年,公司產品主要包括藥品制劑、原料藥、藥用輔料。以“經皮給藥制劑”為核心,針對凝膠貼膏基礎技術進行了深度研究,推動了外用制劑凝膠貼膏細分領域的發展,公司通過持續的研發與工藝優化,形成了較高的產品壁壘。
在此背景下,九典制藥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朱志宏自公司創立即為研發帶頭人,建立了一支以博士、碩士、海外歸國人才為主體的四百多人的研發技術團隊,突破了凝膠貼膏的關鍵共性技術,并實現了凝膠貼膏關鍵輔料國產替代。
值得肯定的是,九典重視研發投入,2023年研投為2.69億元,同比增長28.14%。2023年研發人員為469人,占比為24.78%,同期銷售人員為357人。
貼膏獨家產品推動業績狂飆
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最早于2006年在日本上市,而九典制藥是國內首仿,于2017年獲批上市。酮洛芬凝膠貼膏也早在1988年在日本上市,九典的國內首仿藥于2023年3月獲批上市。兩者同為抗炎鎮痛藥物,后者的價格更低,市場空間更廣闊。產品人群主要為多發關節炎的老年人和運動損傷人士,具備廣闊的市場空間。
2023 年度,公司藥品制劑銷售實現銷售收入223,644.68萬元,同比增長15.86%。其中,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實現銷售收入154,724.29萬元,同比增長18.70%。
2021年—2023年,九典制藥的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年銷售額分別為8.49億元(+104.15%)、13.03億元(+53.54%)和15.47億元(+18.70%),帶動九典制藥藥品制劑板塊快速增長,并成為推動公司業績狂飆的引擎。
同期,九典制藥營收成功跨越10億元和20億元兩道關;2023年,公司收入達26.93億元,凈利相較2020年增長近5倍。
除了兩款主打產品,九典制藥目前還擁有洛索洛芬鈉片、枸櫞酸托法替布片、對乙酰氨基酚片等其它消炎鎮痛類藥物,此前還規劃未來3年內上市10個以上貼膏劑新產品。

快速進軍OTC,布局院外市場
“膏藥”的壟斷性生意雖然好做,但今年一季度九典制藥的業績卻因受集采影響,其外用制劑只賣了2.85億元(4月25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數據)。此外,集采政策對毛利率也有所影響,但九典制藥的毛利率仍保持在70%以上,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2022年,該產品以18.19元/貼中選廣東聯盟地區集采,相較醫保價格降幅為25%。2023年,該產品又以17.37元/貼的價格中標浙江省集采,相較醫保價格降幅為28%。
在4月25日接受機構調研時,九典制藥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在廣東聯盟中有廣東、河南等7個省份執行集采,京津冀“3+N”聯盟有天津、 廣西、重慶3個省份執行集采,甘肅、浙江均已執行集采。
在此背景下,九典制藥加速將視線放在了院外市場,用線下OTC市場增長主導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快速放量。
2023年年初,九典制藥第五家全資子公司——九典大藥房開業,這是一個重要信號。作為新零售業務和電商業務的重要載體,九典制藥正式進入OTC業務領域。
2023全年,九典制OTC事業部主導品種與與 10 家頭部連鎖達成戰略合作,且在報告期內開發目標連鎖至280家,共計覆蓋門店3.8萬多家。同年,九典壯大了電商平臺自營團隊,實現了京東健康由代運營向自營的轉變。
華西證券發布研報認為,目前九典制藥上市的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與酮洛芬凝膠貼膏均為獨家醫保劑型。隨著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銷量的持續獲批的酮洛芬凝膠貼膏進入醫保后開始放量,同時公司其他在研外用制劑產品的陸續上市,未來幾年公司將維持營收和利潤雙增長的態勢。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