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新成長”品種相對占優 券商建議留意政策扶持方向
隨著4月中下旬北向資金的大規模流入,A股開始加速上行,滬指由4月23日的3022點觸高至5月10日的3163點。近期,在與券商的交流中,《大眾證券報》記者發現,本輪行情的方向性選擇是市場關注的問題。有券商認為,低空經濟、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新成長”品種相對占優,題材方向預計也將有所表現,投資者應密切留意政策扶持方向。
外資是本輪行情的助推器
“外資是本輪行情的助推器。4月末以來,A股迎來了外資的大幅增配,4月24日至5月10日期間,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規模約400億元,結束了此前連續三周的凈流出態勢。其中,4月26日北向資金流入規模達224億元,創下陸股通開通以來的單日歷史新高。”東吳證券分析師陳剛認為,北向資金的流入,一是能夠直接帶來增量資金推動市場上行;二是會帶動成長風格、核心資產相對占優;三是有助于改善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提高內資參與的積極性和市場賺錢效應。
本輪行情持續性如何?當前,投資者對于外資流入持續性的顧慮主要有三點:1、海外股市走強是否會產生“虹吸效應”。對此,東吳證券認為,外圍市場走強所驅動的資金撤出或較為有限,無需過分擔憂;2、在A股“估值洼地”得到部分填補后,資金是否會進一步入場。當前中國資產的“估值洼地”仍未填平,支持外資維持短期內的溫和流入,但是更大規模、更長線資金的入市還需要更多基本面預期拐點的出現。
需要提及的是,日前,港交所官宣,有關北向資金交易的實時成交額及每日額度余額的調整于5月13日正式實施。也就是說,自5月13日起,不再公布北向資金實時買入交易金額、賣出交易金額和交易總額。不過,一資深市場人士表示,投資者在盤中看北向資金的動向,可能會有點不適應,但看不到北向資金的實時交易額,會減輕由此對投資者盤中交易的影響。
黃金資源、AH股成避風港
在投資風格的甄選上,東吳證券認為,目前成長風格相對占優。一方面,新能源、醫藥、部分消費品等過去兩年調整較為顯著,“老成長”核心資產有望修復估值。另一方面,題材方向預計也將有所表現,應密切留意政策扶持方向,包括AI、機器人智駕、低空經濟、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新成長”品種。
今年以來,制造業整體偏強,服務業表現也有亮點,制造業PMI、工業增加值制造業分項、固投制造業分項均整體較強。亞洲貨幣貶值潮來襲,對比之下,人民幣與港元較為堅挺,中國權益資產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
天風證券分析師吳開達表示,考慮到中國股指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長周期仍有修復空間。內外資對中國權益資產短期共振。港股通累計凈流入規模出現加速擴大態勢,此外,交易型外資回補也同樣帶動A股走強。
“紅利為盾,‘新質生產力’為矛。”投資策略上,天風證券分析認為,新“國九條”從政策面上進一步催化高股息策略,在政策邏輯和市場邏輯共振之下,具備壟斷性、稀缺性的高股息資產有望獲得價值重估。A股整體盈利增速和ROE水平相對承壓,穩定紅利防御屬性凸顯,新“國九條”下分紅率有望提升,對于高股息板塊,公募尚未大規模主動加倉,并不擁擠。而“新質生產力”是人類進入新社會發展階段的先進生產力,科技行業各細分領域估值適中,盈利增速較快。
隨著國內經濟繼續回升向好,在一系列“以舊換新”政策推動下,下游行業工業設備、消費品領域需求有望釋放。同時,國內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增長動能,成長板塊景氣度或將逐步改善。整體來看,有券商預計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季回升。結構上,中下游行業整體業績表現以及盈利質量表現相對較優,有望帶動市場預期改善。
投資方面,萬聯證券分析師宮慧菁建議,關注中下游行業業績改善幅度較大的方向,如輕工制造、社會服務等行業的投資機會。成長賽道中,在TMT領域精選電子、通信等業績較優行業,尤其關注產業支持政策、技術突破及商業化落地的情況。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