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轉型兩年陣痛期 大燁智能擬堅守主業同時發展新能源
繼2022年虧損1.7億元后,2023年大燁智能(300670)再度虧損1.45億元。業績為何持續兩年虧損,公司將采取哪些措施提振業績?子公司蘇州國宇的股東減資離場給公司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帶著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記者于5月9日以股東身份參加了公司股東大會,并在會后與公司展開了交流。

蘇州國宇股東減資離場遭質疑
大燁智能主要從事智能配電業務,近年來逐步向新能源及儲能業務領域轉型。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4.43億元,同比增長65.66%;虧損1.45億元,虧損幅度較上年有所縮小。公司表示,虧損主要原因為控股子公司蘇州國宇計提商譽減值、船舶錦華01、錦華02資產折舊、匯兌損失以及融資利息增加導致。
其中,蘇州國宇業績自2022年開始陷入虧損,其電纜保護管及電氣產品相關業務除存續訂單外已無新增訂單,廠區內房屋及土地未來將全部對外出租。股東吳國棟等更是于4月宣布擬減資離場,減資對價合計9900萬元,上市公司實際應支付3580.38萬元。減資完成后,大燁智能持有蘇州國宇的股權比例從70%上升至100%。
深交所隨即向大燁智能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同意交易對手方減資并向其支付減資款項的合理性、必要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
就蘇州國宇減資事項,記者在會議現場向公司提出疑問,公司董事長陳杰表示:“此前的產品質量不合格事件對蘇州國宇的老業務電纜保護管在國家電網的銷售造成了不利影響,公司決定放棄這一產業。目前其資產是房產和貨幣資金,賬面凈資產是2.83億元,評估值是3.38億元,增值部分主要是房產和土地。此次減資對公司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把資產的完整性解決了。”
子公司業績虧損引投服中心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手”股東和證監會設立的法定投資者保護機構,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簡稱“投服中心”)現場參加了大燁智能的股東大會。
投服中心指出,報告期內,子公司大燁儲能、錦華零壹、錦華零貳及大燁新能源均為虧損狀態,合計虧損金額超1億元。其中大燁儲能、錦華零壹、錦華零貳等三家子公司均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形。要求公司說明上述投資虧損的原因,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不確定性,以及公司將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改善盈利情況。
對于上述問題,公司財務總監彭曉敏回復稱,大燁儲能、錦華零壹、錦華零貳均為大燁新能源的全資子公司,新能源板塊的日常經營及薪酬費用都是放在大燁新能源當期報表上的。大燁新能源2023年報表收入1.29億元,凈利潤-1835.03萬元,是由于計提了對與江蘇鏵景的訴訟利息,以及公司于2022年4月實際控制船舶錦華01、02后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在2023年7月下旬運營前的資產折舊成本以及船舶融資利息導致船舶公司虧損。
大燁儲能虧損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承接的海工業務2023年7月船舶下水時受到臺風季的影響,且運營前期磨合需要時間,目前效率已大幅度上升。公司2023年海工業務的營收是4778.51萬元,但無法覆蓋大燁儲能租賃錦華01、02的營運成本及運營成本,導致大燁儲能的虧損。
對于資不抵債的情況,彭曉敏表示,上述項目實際合并凈資產為8091.22萬元,不存在資不抵債的情況。
對于后續擬采取的措施,大燁智能表示,光伏業務方面,經過近幾年的業務積累和市場開拓,業務逐漸擴大,在手訂單充足;海工業務方面,船舶自2023年7月下水后,順利完成了山東威海的海上風電吊裝作業,現已基本可以實現“自我造血”。大燁新能源于2024年一季度一次性還清了剩余船舶購買款,后續將不再受美元波動的影響。
儲能業務將成為公司發展的重點
4月15日,大燁智能宣布終止此前的6億元定增計劃,并提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辦理以簡易程序定增的公告,發行融資總額不超過3億元。在前述定增預案中,6億元的募資擬投向儲能產品(電池管理系統、混合儲能電源模塊及系統)生產線建設項目、一二次融合配電自動化產品產業化項目、小試車間升級改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股東大會現場 朱蓉/攝
會后,就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儲能業務的進展,本報記者與陳杰進行了交流。
“連續兩年的虧損可以理解為公司轉型的‘陣痛’,該虧的虧完了。”陳杰告訴本報記者,“今年一季度公司業績增長還是很明顯的。”
儲能業務方面,陳杰表示:“儲能業務是公司以后發展的重點。經過三年的研發,成果還是相當不錯的,目前已經具備了發往歐洲的條件,在歐洲也組建了銷售團隊,發貨的高峰期預計在下半年。現在除了一些小訂單,公司產能主要為歐洲的海外倉備貨。歐洲市場需要現貨,只要貨能早點發出來就能早點實現銷售。”
儲能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布局方面,陳杰介紹道,歐洲市場目前主要為德國、英國和意大利,其中德國市場目前的銷量最大。此外,公司產品在澳大利亞也有市場,今后也希望發展美國市場。公司主要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但不搞價格戰,努力做好服務,通過差異化競爭提升市場占有率。
除了儲能業務,陳杰表示:“現在不少中東的公司想租公司的兩艘船,市場行情每天4萬美元左右。如果有3到5年的合約,將會給公司帶來長期穩定的收入。”
“公司的戰略很簡單,一是堅守主業,二是發展新能源。”陳杰表示。
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